第五十三章 模仿之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模仿之罪
  在庄子一书当中有两个寓言故事,这两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应该十分熟悉。第一个小故事讲的就是邯郸学步,说是有一个人去另外一个地方学习走路。他认为哪一个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非常漂亮,所以他产生了崇拜的心理。他就去那个地方模仿了别人走路的样子,到后来这个人不但没有模仿到别人走路的样子,反而连自己走路的样子也忘了。到最后他连走路都不会了,他只能爬着回来了。这个小故事就叫做邯郸学步,学来学去什么也没有学会,学来学去反而把自己的样子给忘了。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到,模仿别人等于是一条死路。模仿别人很容易忘了自己,不要产生跟风的心理,不要产生拿来主义。模仿不是万能的,一个人一旦靠模仿而生,那么他就会没有了自我的样子。作为一个演员也是你一定不能去模仿别人,你不能模仿这个角色的模样,你也不能够模仿曾经表演过这个角色的那个演员的样子。如果你模仿的话你永远不可能超越别人,你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作为一个演员一定要有模仿的能力,但是模仿只能让你达到形似,模仿容易让你丧失自我性。一个演员如果丧失了自我性,他是没有前途可谈的。所以一个演员应该具有超越的理念,从模仿走向超越,而不是从模仿堕入到迷茫。表演学其实也是一种模仿学,表演学的基础可以说是模仿学。但是你不能困束于模仿学之中,你应该从模仿当中走出来。模仿可以给我们打下一个很好的根基,但是当你打完这个根基之后,你要完成对模仿的超越,形成自我的样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非常演员。

  第二个小故事讲的就是东施效颦,西施的样子很好看,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为什么好看呢?因为那是西施的样子,所以说西施的这个动作会让西施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同样的一个动作如果你去学习的话,有可能你带来的就是一种丑感。因为你不是西施,你是东施,西施有西施的美,东施也有东施的美。所以说通过东施效颦也可以看到,东施丧失了自我性。所以说她才会感觉别人是美的,她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美。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才会去模仿别人,一个人一旦拥有的自我,他绝对不会去模仿别人,而是去创造自我的样子。别人的代表作不是你的代表作,别人的经典动作不是你的经典动作。你要有你的样子,你要有你的形态。模仿别人是丑陋的,原创自我才是美好的。作为一个演员你一定不能够有东施效颦的心理,你不能够去崇拜他人,你应该建立强大的自我性。当你产生了自我的样子的时候,那才叫做一种美。美不只是指形态上的美,美更在于一个人的神态。所以说我们应该从长相当中脱离出来,从而走向更高级的层次。一个演员不是靠长相活着的,你应该形成自我的神态来进行表演。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模仿一个角色的形态,我们应该去创造角色的神态,达到自我与角色的合一。模仿别人的模样不如创造自己的样子,只追求角色上的形态相似这是不足够的,还要去追求角色神态上的相似。形态上的相似源于模仿学,但是神态上的相似来自于原创学。

  我们通过庄子的这两个小寓言故事其实也可以看到,庄子为什么要编造这两个小故事呢?他就是在批判模仿学,庄子就是在否定丧失了自我的那种人。所以说我们从庄子之学当中可以看到一个主题的存在,那就是庄子是崇尚自我,是追求自我的。也就说一个人存在于天地之间,你一定要形成自我性,你一定能够达到自我而我,你一定要找到自我中央道体的存在,你要独立于天地之间,你要逍遥于人世当中,所以说庄子才会批判这种喜欢模仿的人。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喜欢模仿别人?为什么一个人喜欢去崇拜别人?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丧失了自我,当一个人丧失了自我内在的本体之后,他就会一心向外求。他就成为了一个有外无内的人,所以说他的眼睛看的都是外在的,他的脑子想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他从来没有内观过自己,他从来没有内思过自己。所以说他就丧失了自我,一个人一旦丧失了内在的自我,那么他就会一直往外走,越走越远走的越远,越迷失了自己。第二个问题就是一个人一旦丧失了自我内在的本体,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崇拜的心情。所以说他看外在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他看别人都比自己强,所以说他就会搞偶像崇拜。因为他没有自我,所以说他要找一个偶像来寄托自己的灵魂。内在没有自我,外在就会产生偶像。他就会对这个偶像无体五体投地的崇拜,他把这个偶像当成了神。当一个人拥有自我的时候,他就会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产生了自我就没有了偶像,产生了自我也就没有人再去造什么神了。有我无神,有神无我。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个人一旦产生了偶像崇拜的心理,那么他必然会去模仿这个偶像。偶像喜欢什么他就会喜欢什么偶像,穿什么样的衣服他就会穿什么衣服。他会模仿偶像走路的样子,他会模仿偶像的经典动作,他会模仿偶像的发型,所以说模仿学就产生了。没有了自我的样子你才会去模仿别人的模样,没有了自我的风格,你才会把别人的风格模仿过来。没有了自我的道路,你才会跟着别人去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你内在没有了这个自我,所以说你就会产生外在的一个偶像。之后你就会对这个偶像进行模仿崇拜,模仿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更加的迷失自己。模仿从来不可能让自己寻找到自己,模仿从来都会让你更加的看不清自己。你模仿别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别人永远是别人。我们应该从模仿当中超越出来,我们不是说完全否定模仿。当一个人还没有自我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模仿来寻找的自我,但你绝对不能够通过模仿而迷失了自己。模仿是短暂的不能是长久的,因为你长久的去模仿,你必然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样子。因为模仿会让你产生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你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样子了。作为一个演员你在形态学上一定要进行模仿,但是你在神态学上坚决不能够模仿。就算是你去模仿别人,你也要在模仿当中加入自己的东西。你不能够完完全全的去复制别人,我们可以把别人好的东西拿过来进行加工创作。也就说这种模仿是建立在第二次创作的前提下的,这也就成了自我的模仿。然后你从自我的模仿在进化到自我的原创,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原创能力,他是不可能把一个角色打上自己烙印的。作为一个高文艺工作的人,你必须要有原创的能力。你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角色,你才能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文艺注重的是原创力,注重的不是模仿力。模仿会让文艺丢掉文艺的样子,文艺学从来不是制造学,文艺学是一种原创学,没有创新力文艺就会死亡。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