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老杨的决定 (3 / 3)
重回御帐,再次提起战后事宜,仿佛胜券在握了。
接到密报的来护儿得知辽东城已下,顿时松了口气,连夜赶来御帐面圣,一进王帐,就遇到一班人正在商议善后事宜。
裴矩老奸巨猾,所谓的箕子封地,是三讨高句丽的借口,就是他先提出来的,但他的这个观点和小包一致。就说:“那个什么神主说得对,大功告成之日,是该留一员大将镇守高句丽,可保此地永世不再为患。那个神主要赎买此地,这里荒山野岭的,产出甚少,管理上也是劳民伤财。以臣下看,不若顺水推舟送给他,要求他支援我们出来这口闷气,还可以叫他拿高产作物,和水泥机械来赎买。”
杨广却脑子发残,有些神想法,问:“来六,你说神主神使是两个人,见到的还有没有其它帮手?”
“没有!只有他们两个。”
“哈哈!此子何惧?两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管理不了多大的地盘,这样,来六明天一早,带领五千人马,按照他的要求,给他从河北调拨一万户,把那些番奴也送给他,那里有多远?二十天够不够?到时派人给你送信,再请神主来一趟,打下平壤,我们就兵不血刃夺下高句丽。只是,高句丽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卿家镇守,神主那里也需要一位卿家过去,一看究竟,顺便替朝廷弄些好处回来。众卿家商量谁去合适?”
见众人默不作声,裴矩今年六十六岁了,出身说道:“矩不才,愿随六郎出塞,去看看所谓的神主和神迹。”
几个人都是朝中重臣,不可能到平壤常驻,就一起看向刚到的来护儿。来护儿当然听六子说过,来家灭门就在几年之后,也在考虑寻个外放之地,保证一家周全。就站出来说:“来护儿愿意为圣人镇守平壤。”
既然有人出头为朝廷分忧,杨广哈哈大笑,说:“来卿家如此忠体事君,寡人来日必不相负!调罗艺到涿郡一带出关向北,占据扶余城,不许神主那边的人出来一个,叫罗艺分兵一万人给来六带领,随队押送移民,来六率本部五千人,押解俘虏送往室韦地。神主借兵,就用罗艺属下那一万人马吧!也就只有一年时间罢!以后返回,直接到平壤缴令。明早就出发吧!还能赶上给神主割割稻子。哈哈哈!”
“圣人英明!”众人见杨广有了决定,一招就间接削弱了罗艺的实力,化解了和周边郡县的实力悬殊态势,齐声赞叹。虞世基又在写调令,那就不会再改变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至于那一万名汉民移民,就看罗艺的态度了。
裴矩坐着大马车,还带着家仆侍卫和六名美姬,光他这一班子就一百多人。跟在中军里,由一班虎贲郎将和校尉保护着,慢腾腾的向北方进发。
移民需要征调,现在人家还没有收庄稼,肯定不能马上出发,需要等冬天才可以开始。但俘虏不能等,来六觉得罗艺的一万士兵没到位,也没有立刻从杨广那里带走一万名汉人交付神主,觉得很为难。神主连千里眼都送给了自己,说什么也要搜刮来这一万人。
沿途只是名义上属于大隋的地盘,高句丽的势力范围达到辽河流域一带,但这里的居民也不全是高句丽人,很多的汉人不堪炀帝的二次征东,逼粮抓夫,就逃到关外,成为流浪于几个势力顾及不到的边缘游民。
来六多精明的人啊!操心抓捕这些人,又有五千军马可以驱使,斥候撒遍周边几十里外,几十队人马就跟在后面,不分老幼,沿途见人就抓,这支队伍,很快就壮大到近十万人,反正神主缺人,不会不要的。这些人成份复杂,什么品种的都有,室韦人,靺鞨人,高句丽人,汉人,扶余人,契丹人、鲜卑人、突厥人都有。这样一来,速度就减缓下来。800里的路程,原计划二十天到达的,结果就走了三十一天。
小包接到来六派来的快马报告,说近十万人已经离北垦农场不到三十里了。小包顿时头都大了,叫你搞死一部分不好管理的刺头,你还搞多出几倍的人来,这可就麻爪子了。
叫崔田、王三郎看着机械班的小屁孩继续收割稻子,及时晾晒入仓。自己叫上王十九,乘坐直升机,把来人截下来,就地驻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