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1 / 2)
此后两年,即崇德八年至崇德十年这两年。基本都没发生什么大事。两年间青云寨还是像往常一样,小打小闹劫掠来往客商。白城的新任总兵倒也老实,不曾出兵攻打,各忙活各的。
杨晋结婚后过的很滋润,和彭姝生了一个儿子,杨晋高兴的几天睡不着觉,给这个长子取名杨歧。“歧”字有聪明的意思,杨晋是希望此子聪慧,将来飞黄腾达。
两年来杨晋和彭姝安安稳稳的生活,整日如胶似漆,夫唱妇随,十分幸福。杨晋在处理山寨事务之余的闲暇生活里,一直在读书和陪伴他们母子。
但这种安逸的生活很快被打破,因为河东省发生了一件大事。
歧河,是韩双帝国第一大河,上中游自西向东流,在河东省西部边界处转向,向东南流,河东省就处在下游的东岸,所以起名河东省。
但是在崇德十年,河东省连下五天暴雨,河水大幅上涨。七月三日,歧河决堤,水漫千里。沿岸州县无一幸免,淹死淹没百姓良田无数。庄稼几乎绝收,一时之间流民遍地,无数无家可归的人四处游荡。
自古洪涝灾害都是起义的催化剂。河东省刚刚平息不久的民变再次卷土重来,仅仅几个月,由于流民遍地,很快叛军就发展到了十余万,四处攻城掠地。
为了治理洪水修缮河堤,也为了平息民变,河东总督胡千祥愚蠢的下令提高赋税,又四处抓壮丁充军,更激起了百姓的不满,火上浇油。叛军越做越大,席卷了大半个河东省。实力最强的叛军首领李乐,在河东省重镇玢城登基称帝,国号大吴。定都玢城,自称应天皇帝。
崇德十一年三月,一股三万人叛军在大吴平北将军王文斌的率领下,向白城方向进军,一路连续攻克了大城三座,小城十余座。所向披靡,官军屡战屡败。
王文斌率前锋三千余人抵达白城下,绕城一圈,而白城的总兵和知府早就被叛军吓破了胆,上万人龟缩在城内,一动也不敢动。王文斌嗤笑一声:“我自起兵以来,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这些官兵真是不堪一击,我看白城也是唾手可得!”
于是,等到两万余人的后军抵达后,王文斌直接下令攻城。数万人黑压压一片,向白城发起冲锋。但结果让王文斌大跌眼镜,白城抵抗很激烈,而且白城不属于洪灾区,百姓对于叛军没什么相同心理,很多百姓还上城帮助官军防守,军民一心,越战越勇,叛军攻击受挫,毕竟是刚拿上武器的农民,战斗力有限。
就这样,王文斌连攻三天,也没能攻下白城。
王文斌恼羞成怒。但是毫无办法,这时,他的谋士荀匡向他建议说:“白城城高墙厚,强攻不妥,可以挖地道,挖进城里去,从里面打,白城必破!”
王文斌大喜,下令挖地道。同时,部队仍然每天不停的攻城,不让城里有任何喘息之机。
很快,地道挖进了城里,白城守军仍然一无所知。当夜,叛军从地道潜入城中,四处放火,城中大乱,王文斌趁机率大部队攻城,里面放火的叛军又打开城门接应,王文斌不费吹灰之力攻克白城。
这件事很快传到麸山,但土匪们无所谓,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我们是土匪。
可王文斌大将军却干了一件不人道的事。那就是杀降和屠城。因为白城抵抗激烈,居然阻挡了他十多天,害的他损失了数千兵马。现在白城就在自己手上,数十万百姓,还有三千多投降的官军。他们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早在之前王文斌就放出狠话,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