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跌宕的中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坎坷跌宕的中年
  1、“****”和“*****

  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侧面。在很长一段历史环境中,知识分子称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要“贯彻执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虽然建国以来先后两次知识分子会议反复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份”。但由于受旧有意识惯性的影响,以及当时国际**的消极影响,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总是反反复复。到了“*****”就干脆彻底否定了建国17年来的教育路线。我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当然躲避不了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的影响。

  唯成分论也使中国知识分子陷入苦海的一个深渊,是使知识分子无法或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大拦路虎。凡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人,必然常会成为运动的对象,必然常会成为不可信任、不可重用、不可提拔的人。凡是出身不好的人,都有剥削阶级的阶级烙印,“本质”是坏的。

  那么我的出身是什么?我的家庭成分又是什么?从来也没有给予一个“官方”的肯定。当时是按解放前三年的家庭经济来源为参考。如果是这样,我父亲经营的是一家三人合资的经营化工原料的单开门面的零售商店。根本算不上“资本家”。1957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全国范围内结束,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这家三人合资的工业原料店被关闭,资金被转移到江苏常熟开一家公私合营京门电影院。从此爸爸就每月拿工资100多元,每年拿定息960元(相当于每月多得80元工资)。这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家的私人资本的所谓“赎买政策”。拿工资说明资本家已经开始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拿定息意味是资本家还在“剥削”。政策规定十年以后停止拿定息,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全部赎买完毕。从960元的定息来反推算,他的原有的资本金就是不到一万元。但我的出身从此自己定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