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时间岔路二 (9 / 2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时间岔路二 (9 / 20)
        第二天,我翘了班,骑着电单车来到了图书馆。

        历经百年沧桑的省立图书馆古建筑虽在地震中幸免于难,但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破损。即便地震过去了许久,粉色外墙上那巨大的裂缝得以修复,但深灰色混凝土修复的疮疤还是那样触目惊心,烙印般刻着那场惨烈的地球暴走。原本位于广场中心钟楼上标志性的圆盘时钟,与高耸的钟楼一起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放置于大楼入口处的宛若灵牌的方型黑色电子钟。

        位于广场后方的3层楼的整栋浅粉色建筑奄奄一息,摇摇欲坠。虽与平整崭新的广场不太协调,却也呈现了一种怪异扭曲之美。地震,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而人类引以为豪的精美坚固建筑只能默默承受这来自地球深处摧枯拉朽的威力。这种对于失控暴力的蹂躏默默忍受的宿命感,正是我当下黯淡心情的写照。靠在大楼门前吸烟区的牌子边,我连吸了两支烟,看着淡紫色的烟雾在阳光下凝结又涣散。满腹疑问的我此刻忐忑不安,急切想知道却又害怕面对这10年发生的人所共知、唯独我一无所知的残酷事实。

        缓缓地攀上3楼,在位于古籍资料库旁边的历史报刊室里,我掏出**件申历史报纸。

        位于报刊室内部的浏览区并不大,7、8台老旧电脑背靠背摆在房间中央。由于所有的历史报纸都已经扫描进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因此这里并没有我想象中那堆满繁杂纸质原件和缩印件的混乱景象。

        申请被通过后,大白天身穿着4S店肮脏制服的我,怏怏不乐地坐在电脑前,打开浏览历史报纸的专用搜索引擎。

        搓了搓脸,清了清嗓子,又深呼吸几次。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本市名称和“地震”这两个词,键入回车。几秒后,需要查找的那些报纸内容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黑色的报纸名称,黑框的照片和文字,如黑蚂蚁大军一般的遇难者排列整齐的名单。我默记下了发生地震的日期。眼前这些文章和图片显然不是来自地震当天发行的报纸。因为地震,**和印刷厂受损,本市报纸都已经停刊。

        照片中,那些破损和倒塌的建筑残骸,横贯于地面上的深深的裂缝,那些呆滞茫然、欲哭无泪的幸存者们的表情,还有许多遍布废墟上搜寻着被埋压人员的救援者。高层建筑所剩无几,城市化为巨大的瓦砾场与重重叠叠的废墟。许多照片里,活跃着身着迷彩军装和红色消防衣的青年,还有那一个个身着白衣的天使般的医生和护士们,他们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为整座停摆僵死城市的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一顶顶于空地上展开的蓝色帐篷,一台台不停工作的黄色工程机械,还有花花绿绿堆积如山的方便面和饼干箱子,和晶莹剔透、反射出七彩阳光的矿泉水瓶子……

        我仔细浏览着这些地震发生几周后,才恢复出版和印刷的报纸。在密集的遇难者的名单中,我终于找到了父母的名字。地震那天的日期刻骨铭心,因为包括父母在内许多人的生命就是在那个日期之后消逝的。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坚持了多久才死去的,也许是在地震的瞬间丧命,也许是在被救出后伤重不治。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地震令世界发生了突变,让幸存下来的我成了不幸的孤家寡人。

        一瞬之间,我一无所有!

        热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流到嘴里,滴落在衣襟和键盘上,何其苦涩!

        原来,从地震后直到此刻的漫长岁月中,我像一条失魂落魄的丧家之犬在世间游荡。尽管有了一份补偿我凄惨人生的工作,但我却丝毫没有从地震的重击下振作起来。没有从事我理想中的工作,成为一位探索人性的作家。也没有像那许多震后的人们那样重新开始从头再来。哪怕这种努力仅仅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处境,仅仅为了慰籍一下父母的在天之灵。失去庇护失去依靠的我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地混到了现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