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青鸾山 (1 / 4)
第二天清晨。
当中原大地尚在一片昏暗之中时,那青鸾山上却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朝阳。
青鸾山乃是位于中原西北的一座高山,因山顶常年青松披翠,绿草没径,传闻有神鸟青鸾被山中灵气吸引,收翅停歇,故由此得名。
那青鸾山究竟有无神鸟出没,世人难以考证。不过若说此山灵力充沛,地脉通天倒是不假,因为那天下闻名的修真名门凡渡寺便是隐于此山云雾深处。
这凡渡寺始建于千年之前。据传当年有一个游方僧人路经此山,叹其奇岩峭壁,峰峦俊秀,于是就此隐山定居,建庙诵佛。不知是因为那僧人佛法高强,还是这青鸾山本就灵力冲天,往后的百年间竟是香火鼎盛,传名天下,慕名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于是这凡渡寺渐渐地起了规模,在山脚下搭建了不少宣佛讲祠,祈愿香殿,是为凡人百姓祈祷供奉之所。而真正的凡渡寺主庙早已移居到山顶的云霄之中。
当此时,正值早春,红日待升。那青鸾山下的佛祠愿堂已是烟香飘飘,妇孺不断。山脚下还时不时地有辆金蓬马车缓缓驶来,想必也是进山祈愿的香客。
顺着山腰向上看去,草木逐盛,山色渐青,片片清茫白云随风浮荡,映着朝霞散射红辉。其中峰顶的云雾飘渺之处,隐隐还可见一块块庙檐寺宇,于赤云青山中遮掩而出,更有阵阵梵音晨鼓,响霄云际。
那里便是真正的修真名门—凡渡寺的所在之地。
凡渡寺内高大的殿堂虽然不多,却座座红瓦金檐,与天相接,显得气势雄阔。便连矮小的灰茅屋舍也是青植满挂,另有一番静雅的韵味。寺中古木林立之下,有青砖小道纵横交错,落叶无尘,衬着那朝阳挥洒,倒有一丝清静。
此刻,执火的僧人已经早起,挑水的撂担,起火的烧饭,三三两两的忙碌着。膳火房外已是炊烟缕缕,飘动若丝。其他起居室内也是人影奔疾,个个穿行漱洗,整个寺庙似乎开始活动起来了。
凡渡寺的大殿左侧有一间朱木禅房,里面烛火清燃,烟香缭绕,除了一个大大的墨书“静”字高高地悬挂在正中墙壁上,此外再无其他装饰。
房内正中的蒲团上静坐着一个老僧,身着暗红袈裟,胸前是一串碧绿佛珠。看起来慈眉善目,耳如坠玉,须发俱都花白,想必是不曾走动,身体略显发胖。
他旁边站立着一位中年壮汉,着一身俗家打扮,面带肃穆之色,正是程耀清。
片刻后,程耀清望着老僧,躬身问道:“方丈师伯,要不要召集寺中弟子为慧明师叔诵经超度。”
方丈闭眼静坐,只说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人如万物命,无善亦无恶,只道繁华落尽,终是梦入禅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