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酒 (2 / 5)
有一次铜山饮宴,觥筹交错间,正宴酣之时,起坐而高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慷慨激昂,刘刺史虽然是北方人,却依旧对上了徐州的脾气,受百姓尊敬爱戴。一时间楚王山下,泗水河阳形成的千人拥高牙,乘醉听萧鼓的刺史出游佳话传遍天下。
徐州人更是爱戴英雄,识英雄,众英雄,云梦城传说是由一代兵仙楚王信在吕梁洪上所筑演武城将兵,垒石高四丈,背靠吕梁洪,东西走向十五里,南北纵深九里。虽然楚王信后来因功盖天下,勇震人主为汉皇设计擒杀,朝廷下令泗水河南岸出产金砂,更名演武城为金城,然徐州人民豪性,最喜英雄,又感楚王为报汉皇知遇之恩,提三尺青锋,追亡逐北,平定天下的英雄事迹,所以百姓多为楚王信鸣冤不平,因楚之南有大泽,名为云梦,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所以一直称呼演武城为云梦城以纪念楚王信,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州人民倔强的坚持,不知道那一位皇帝可能惭愧高祖在对待有功之臣的不仁,掩面涕泣,就默许了徐州人民的叫法,正式更名金城为云梦城。
暮春的日光在辰时这个阶段已经微有温度,将兵台上杨正的鼻尖此时已经沁满了汗珠,绛赤色的短打紧身衣紧紧的贴紧后背,高挺的胸脯,宽圆的肩膀,被分明的线条勾勒出健壮笔直的身体。
杨正心中微微讶异道:“没成想大比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修习刻苦,实力强劲的杨素,看来想要晋级下一轮,不拿出点真本事是不能善了”。
此时的杨素前脚踏出一步,身形微躬,一拳向前悬空,一拳收敛贴胸,正是云梦派最为古朴的拳架《奔雷拳》。
杨素天性质直谨慎,刚毅木讷,是以十二岁入云梦派,已有五年,无论风雨寒暑,皆勤修时习,日日出拳从未间断,是以拳术扎实,拳意磅礴。
一拳递出,激荡的拳锋撕裂空气的声音如风雷回响,盘旋耳边。拳意雄浑,挥洒间如斑斓猛虎剪尾,迅如疾风,势如奔雷。
杨正本就性情豪迈,体魄强健,平日切磋最喜拳拳到肉,以暴易暴。此时见杨素出拳大开大合,至刚至猛。遂见猎心喜,旋去衣衫,赤膊上前,常年经受阳光洗礼的黝黑肌肤喷张的血管快速流动的血液引发年轻的姑娘一阵阵莺莺燕燕般尖叫。
一声大喝:“大潮摧城式”右臂拳意如长江大河般汹涌滚动,奔流澎湃,一时间接连递出数拳,拳拳递进,速度、劲道、神意皆是如此,更兼巧妙处为拳拳衔接,避无可避,数年如一日水磨工夫打磨出的拳架此刻展现的浑无圭角,势大力沉。这一式“大潮摧城”相传乃“孔子周游,观水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所领悟的拳意。
方寸之间,陡然拳来拳往,拳影纷纷,高速的身形辗转腾挪,回旋翻转下又是拳拳到肉,两人递出的拳锋与对方肌肉骨骼激烈碰撞摩擦出的砰砰声响,昭示着每一拳崩满的力量皆是可以击毙常人,摧毁头骨。
痛感神经急速的跳动意味着双方身体此时承受着剧烈的痛苦,然而剧烈的痛苦却并未吞噬这两人战斗意志,反而如烈火泼油,大风助火般疯狂窜长。
青白色的衣衫在高速移动下随风猎猎,杨素体内真气疯狂的流转经由丹田会聚起于足少阳经脉出入手太阴经脉,冲决网罗,即是《奔雷拳》中“神人擂鼓式”,相传“惊蛰,天庭有雷神击天鼓,龙蛇始闻雷声而动”,拳拳累加,撼山摧城意欲一击必杀。
杨正不退反进,一脚踏出,将兵台颤动低鸣。左拳率先夺出,气势为之一变,如高山耸立,横绝山巅,然而这一拳却是为右拳铺垫作势,右拳快速递进,正如狂风席卷下的大雪崩山,声势斗绝,纯粹真气透体而出,如猛虎扑食,择人而噬。这一式子母炮拳,正是杨正所习《山巅拳》中最为威猛卓绝的“大雪崩式”。
风生台上,尘卷苍穹。神人擂鼓式与大雪崩式一经碰撞决出,金紫色真气席卷宛如苍龙咆哮,风起云涌,震动四野;银白色的真气高涨如置身大山绝颠,波澜壮阔,雪崩人间。
转眼间已是七八个回合走下,双方的气势都攀至顶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