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拜会1 (2 / 5)
大家吵吵闹闹的,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期,逝去的记忆跃然于眼前,书本与校园的画面重叠在一起,读书的声音,拌嘴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教室里、操场上的人都飘扬了起来,越飞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聚会时,吵闹就是好的吧,它总比大家都拘谨着,不知道说什么要好,要强上一些。
同学聚会从上一个月开始便有人提及,当年在临近毕业时,同学间不自觉的互相做了这么一个约定,约定在四年后的年初四,同学们一起回母校见见面,认识一下他人的变化,畅聊各自的有趣见闻。
结果还没等到那一天,不知是谁提出来,在年前先聚一聚,呼吁同学一起吃个饭。一旦有人开了个头,后面就有不少人跟着应和起来,陈司记得当时参与讨论的人很多,群里一时好不热闹,但今天实际到场的也就仅有十来个人,且以男性居多,女同学只有两人作伴而来,由此看来大部分人只是喜欢嘴上凑下热闹,身体不喜欢行动,要期待所有人都言而有信,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往好的那方面想,有这么些人来,已经很不错了。
四年,的确不是一段短暂的时光,只是过得很快而已。陈司所在的小县城,文化教育普遍都不高,往上一辈探寻,能上个几年级的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到了他们这一代,能顺利读完初中,就意味着出门闯荡的机会来了。
那时候国内的经济发展快速,有大量年轻人选择出门谋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好玩的、时髦的东西回来,这无不让人羡慕眼红,特别是对于从小就经济拮据的小孩来说,经济的独立与自由,这股吸引力莫名的巨大。
虽然这不是绝对,但大多数人是这么想的,古板的教学内容与枯燥的上下学并无法留住向往大城市的孩子,仅仅是因为厌倦学习了,还是对自己的读书生涯没有信心,或是真正想开开眼界,这个在当时根本没法确定,可能都有吧。九年的义务教育,对于跃跃欲试的学生来说,指的是自己已经完成了义务,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了。
话说回来,当听小孩自己说想要出门闯荡,想自力更生时,大多老师和父母没有很支持,但也不是那么的反对,于是,很多人开始逃离县城,去往他们心目中的繁华圣地。
只是,总有人会慢慢理解到,很多人说的发展机会好,不过就是打工,总有刁难员工的老板存在,高楼大厦之下的平坦大道,在下完大雨后,依然会浸水。没有人说得清,当初的选择是喜是哀,时间的检验结果没那么快出来。只是这些理解的人,哪怕在城市里过得并不怎么样,但是一旦回到养育自己的县城,就会变得光鲜亮丽,他们也学会了只展示完美的那一面,攀比成了主流,改变生活的初衷消失不见了。
另外,选择留在小县城的人也有,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当地工作,从事一些传统行业,木工瓦匠,经营小卖铺小生意之类的,另一种是把书本继续往下读,四年的时间,刚好可以上到大学。
仔细一想,这个时间点真是拿捏得很好,经过了这么几年的成长,大多数人已经确认了自己的道路基础是怎么样的了,有新鲜的见闻和有趣的理解,如果再想等到下个机会,指不定就是什么时候,说的严重一些,如果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可以说成这是最后一次聚会吧。
越往后看,在众人有了家庭之后,参与这种聚会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多数人,对于这个‘约定’,大多是有履约的想法,但,有没有付诸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个‘提前’到来的饭局,大家的热情明显不高。陈司又开始想到,在初四那天,会有多少人去呢?所幸,今晚来到这张桌上的人,基本都是比较放开自我的,特别是这边的两号人物,洪鑫勇和黄胖子,都是带动气氛的好手,不用担心出现沉闷气氛的时候。
不出意外,众人一边在菜肴陆续上来时,谈起了自己的见闻。陈司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打工赚钱为主,继续读书的人则寥寥无几。不一会儿,大家伙便都聊起了自己的工作。
对于一般人来说,医生和公务员是可以唬人的,这是陈司的经验。但他没有听到相关的行业,大概世界上的工种都是很平凡无奇的。陈司的工作并不稳定,几年时间换了不少个,从送货到仓库,工厂和办公室都做过,从没有固定下来。
洪鑫勇在当地的市场里,租下了一个档口,与家人一起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因为市场人流量可以,产品合适,生意倒也不错;王俊任则是接下了父亲的衣钵,在广场那边摆起了饮食小摊,只做早晚那几个小时;陈育生跑到亲戚那里帮忙做建材的生意,据他吹嘘,手下不少人可以使唤,整天闲的发慌;还有蔡胜在参了几年军后,无所事事,在买卖驾照分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跟着父亲学起了理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