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发配蔡邕 (2 / 3)
刘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东汉政权实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光武帝不同于其它开国皇帝的是,没有大肆屠杀或者压制开国功臣,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功臣们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东汉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更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于是,与皇帝结亲的大多是将相功勋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们本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女儿姐妹甚至姨姑成为后妃特别是皇后或太后时,靠着这种裙带关系,他们会得到更多的恩宠,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并且,临朝的太后们,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一般都会召父兄入参大政,掌握军政大权。外戚中当权者们为了长期掌权的需要,千方百计地控制并笼络住皇帝,拥立幼帝即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汉灵帝刘宏就是他们拥立的小皇帝。
宦官则不然,他来自社会的底层,又没有什么文化,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宏伟的正德大殿上,刘宏不耐烦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本来要何进来商量凉州平叛的,没曾想他们两人吵了起来,心中的不快就写在脸上。
“都不要吵了。张温平叛不力,有负朕托,朕决定罢免张温。你们说,有谁可以接替张温为太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司徒掌管民政,司空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
“皇上,三公位高权重,乃国家栋梁,还是请皇上亲自挑选的好。”张让生怕又让何进得了便宜,连忙提醒汉灵帝刘宏。
谁知张让这么一说,立即让汉灵帝刘宏想到了李立,便有些气愤地说道:“幽州阳乐县令刘备不是推荐了李立为三公吗?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那刘备不知天高地厚,不提也罢。”张让见汉灵帝刘宏提到了李立,连忙帮忙打架圆场。不过他不敢明里帮助李立,只得诋毁刘备。
“皇上,那乐浪郡的秽貊人不断地叛乱,李立也有责任。朝廷应该严令李立,限期平定秽貊。”何进昨晚也接受了李立的珍贵礼物,表面上是在指责李立,实际则是让李立过关。
“也罢,就让李立平定秽貊叛乱去吧,并训斥他们以后不得妄议朝政。”汉灵帝刘宏摆了摆手,这才放过了李立,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朕意另以司徒崔烈为太尉,以司空许相为司徒,以光禄勋丁宫为司空。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英明!”
不管何进愿意不愿意,汉灵帝刘宏还是罢免了张温,他不得不跪了下来,称赞皇上决策的正确。张让则在暗暗发笑,庆幸自己又一次战胜了何进,铲除了何进的又一个同党。
等到何进离开了皇宫,张让这才想起李立的另一个所托,趁着汉灵帝刘宏高兴,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皇上,议郎蔡邕时常胡言乱语,诽谤他人,惹得皇上烦恼。如今已在狱中三月,不如把他发配到幽州去吧,让他去烦扰李立。可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