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规划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规划 (1 / 2)
        彭程属于三省交界处,自己的村子凤鸣村位于彭城最东北角,古老相传是凤凰落脚之地,张氏祖宗在此买地建别院,后聚集成村落,又名凤鸣村。凤鸣村其实是跟随张家的佃户人家开枝散叶,村上有句顺口溜“张家村,刘家掌柜,马家匠”很形象的说明建村以来的格局,当年刘家就是张家聘请的掌柜,马家就是张家的匠人。

        凤鸣村离彭城一小时车程,村子建在两河交叉处,沿河而居,整个村子有8000多人,南北是清水河连接长江水系,东西是一条人工河太行堤河,东连大沙河,河的西边尽头就是自己村田地的边界,再过去就是另外一个省了,村子交通便利,村子最北边界限就是省道,靠着省道方便做生意,村子才能聚集如此多村民定居。

        村子里的布局很简单,当年,张氏祖宗有过规划,河东河西,房屋建筑布局都成川字形,河东是学校和纯居住区,集市都在河西,集市分三部分,一是正常的的集市,在中间,街道宽6米,农历逢双是集市,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赶集,那时街道中间摆的全是小摊,东街靠河边是牲口市,所有的活物买卖全在这个地方,之所以放在靠河边的地方,比较方便清理,

        西街的集市,主要是买卖丧事用品的地方,从元宝纸匠到寿衣棺材,风水堪舆,神婆巫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整个集市一直到东西河边上。

        张让的家就在靠近中间集市的位置,张让,张让七爷爷住的地方就在西街上。村子里的企业,楼板厂和家具厂都在村子东南,东西河是七十年代开挖的为解决耕田灌溉问题,全村上千劳动力耗时2个月一铁锨一铁锨挖出来的,近几十年新增的都是沿人工河两岸散落。

        村子西南两河夹角处还有一个小石山,自己族谱上记载,当年小山遍植梧桐树,有五彩凤凰落于小山之上,张氏先祖建别院于此。后来村里称之为栖凤坡,或者戏称落凤坡,以前山上有石亭还有文人墨客题诗,土坡上长满了梧桐树,以前也算是村里一景。后来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大炼钢铁,满山梧桐树全部被砍掉炼钢铁,山上的建筑更无人管理,村民都把拆了搬回自己家里建猪圈垒鸡窝。

        族谱记载栖凤坡高一百五十米,比现在高的多,后来村里包产到户以后村里建房子采石头都快把山采平了,直至后来政府禁止私自开采石头,这小山才得以保留,现在山顶还有四十多米高,梧桐树现在连根都没有了,现在都是一些杂树和杂草。

        张让想的是把自己村上的西河堤和周围的土地给承包下来,正好把小山囊括在里面,种植一些药材,利用自己记忆中的丹方,炼一些丹药。另外河堤承包以后封闭起来,在河边小山上修建一个修行的地方,毕竟带着家人修行,窝在村里,人多眼杂也太不方便。

        张让去河堤上转了一圈,现在河堤上只是长了一些杂树,前些年大家还用来烧火,现在都用天然气,轻易没人到河堤上去,野草横生,一路走过去到处都是蛇留下的痕迹和蛇蜕,河堤周围的土地也都种植红薯之类的,河堤周围的都不是好地。

        自己计划西河堤和河滩田全部承包下来,在小山上多修建几所房子,家里都搬过去,自己把小山掏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洞府,自己手里有一条地脉和灵脉,修建一个小的修炼福地,到时布置上聚灵阵和锁灵阵绝对比昆仑洞府环境要好。

        首先,自己要准备一大笔钱,接下来无论是承包土地还是种树都需要巨额的金钱。

        张让在考量,是把玉石拿出来几块卖掉,还是把几件有春秋风格的玉石雕刻的生活用具卖掉,想想怕涉及到国家文物之类,还是挑几块玉石出手,这东西来的容易,自己手镯里最满了这东西,不行再过去偷偷挖几条矿脉,自己可以望气寻找矿脉对自己来说轻而易举。

        张让开始每天早出晚归到彭城的玉石街转悠,自己懂得鉴定玉石品质好坏,但是不知道市场行情,一周多的时间对玉石行当也算是摸着门了,选了一家自己最熟悉信誉最好的店百珍阁试试水百珍阁也算是一家老字号专营玉器古董,全国各地都有分店。

        从手镯里取得2块脸盘大小的籽料,放在准备好的行李箱里,开上家里的面包车,来到百珍阁。

        “老赵,帮我长个眼”张让熟络的和老板赵宝福打了个招呼,这几天,天天来逛,老板没事就陪着喝茶聊玉石。

        “你小子,终于舍得把好东西拿过来了,你这几天满玉石街的转悠询价,大家都知道,你有好东西都等着看你把东西给谁家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