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鸡峰山寻神鸡 遇钓叟识雅言 (2 / 8)
俩人移步上山,峰回路转全是石阶,石阶边山谷里一汪清泉在草丛下静静流淌,山上树林茂密,小路在林间穿行。随着山势升高,云雾也越来越浓,山下的晴空万里已然褪去,鸡峰山的翠绿已然披上白纱。微风吹来,薄雾飘过,身上衣服会沾上细小的水滴,这刚好给他们降温,缓解了爬山产生的燥热。站在树下休息,仔细寻觅才能看见野生的刺槐开着一串串的白色槐花,蜜蜂嗡嗡采着蜜,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诗瑶见景生情吟道:“鸡山有路云载道,芳菲霁雨雾传香。”
陈子豪不由得赞道:“好诗,好诗。”心说:秀外慧中的女子。
趁休息片刻,陈子豪讲起鸡峰山的来历:“宝鸡古称‘陈仓’,就是那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鸡峰山叫陈仓山。相传有雌雄一对神鸡,都叫‘陈宝’,并不是夫唱妇和,相依为命的夫妻,两只都凶悍异常,互不相容。民间传言:得雌者霸,得雄者王。两只在陈仓地界内相遇,立即纠缠一起,打得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整整三天。老百姓不敢出门,后战败的雄鸡飞走了。神鸡打架的地方从此就叫斗鸡台直到现在。也就是前文提到歌手杨海潮上学的地方。
春秋时秦文公在此狩猎,获雌鸡,后飞至此山上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到秦穆公时果得霸业。
雄鸡飞至河南南阳,后转生为光武帝刘秀。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认为为这是瑞祥之兆,在凤翔府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神鸡长鸣,叛军一蹶不振,唐军节节胜利,顺利平叛。肃宗认为鸡鸣乃是吉祥之兆,神鸡为国之宝,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宝鸡人民也幸赖石鸡之福,千百年来,无灾无难,以俟盛世。”
陈子豪接着说:“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登临鸡峰山,曾写下‘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优美诗句。”
吴诗瑶说:“宝鸡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么深厚。我真以为坐火车时听人说:‘宝鸡、宝鸡,到了宝鸡吃烧鸡’是因为宝鸡的烧鸡出名,原来根本和烧鸡没任何关系。都是没文化的以讹传讹。就像新疆的哈密瓜,并不产于哈密,而产于鄯善,鄯善交通不便,哈密瓜因集散地而出名,误以为哈密瓜。”
陈子豪说:“世俗人媚俗的说法往往和历史出现较大偏差,就像我们陕西话,听起来很土,其实是古代官方书面语言,叫雅言,有空讲给你听。”
吴诗瑶听子豪讲了这么多,心说:子豪还是有思想的人。不由得内心又有些放开,嘴上说道:“好啊,以后你多讲陕西话,翻译给我听。”
陈子豪原害怕吴诗瑶反感他身上的陕西元素,看到诗瑶不像大城市的那些女孩子,不但不嘲笑,还有兴趣,心中又坦然了许多。心说:找女孩一定要找有文化内涵的。
信步上山,来到半山腰,向北望去,不远处有一拔地而起的石峰,四面凌空,只一面根部和主峰相连,中上部离开主峰三十几米,高五十多米,浑圆笔直,像等待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风光无限,人称铁鞭石,亦叫霸王置鞭石。铁鞭石南边,临崖悬空有石壁开凿的小径可攀。攀上铁鞭石,顶部面积仅二、三平方米,临边插着一个近2米长,比人之小腿还粗,估计只有姚明才能握住的百十斤重的黑虎铁鞭,威风凛凛,经历几百年风雨,并不锈蚀。陈子豪上前双手相向紧紧握住,大喊一声试图拔起,可黑虎铁鞭连晃都没晃,鞭上黑虎乜斜着眼,冷眼看着世人,不屑一顾。
陈子豪解嘲道:“这是唐朝十三条好汉中,第十三条上半条好汉尉迟敬德的铁鞭,一般人拿不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