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韩景辰慢腾腾的起身时,嘴上嗫嚅着:“那真是我亲眼所见……”说完的时候,他发现兄长浑身哆嗦了一下,想必兄长是有了极大的克制,才忍住没有再次愤怒,使得韩景辰识趣的没了言语。
韩景曦这一坐,就从日出坐到了日落。这一整天,管家刘长生的马车套上后,迟迟不见出发的动静,在大夫人的示意下又卸了下来,毕竟这么多年的夫妻,大夫人更理解韩景曦的脾性。至于韩景曦抱着父亲的牌位想了些什么,韩景辰至死也不得而知,只是他蹒跚的步履中尽显心酸和儿时才有的无助。这几乎成了韩景辰一生的愧疚。
不过,管家刘长生不那么认为,在他的回忆中,他坚持并笃定的认为:“大老爷只是坐的太久,腿麻了。”
韩景曦没有理会守在一旁的韩景辰,对刘长生吩咐一声“准备纸笔”便闭目养神,刘长生听到后,也不啰嗦,麻利的到车上取了笔墨纸砚,并背了一张方桌,放在韩景曦身前,自顾的研起墨来--每次韩景曦认真习字书写,都要闭目调整下自身情绪,这已是惯例,刘长生并不陌生。
待墨研的细腻,韩景曦执毛笔开始书写,蝇头小楷写的很是工整、质朴,也极为认真,连研墨的刘长生悄然换成韩景辰也浑然不知,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不过从落笔几个字,韩景辰就已看出兄长写的是韩氏谱序,想必兄长应是准备将族谱默写一遍,以便教育自己的荒诞不羁。待写了族谱,韩景曦又吩咐管家拿牛皮绳装订成册,才认认真真的看了一眼韩景辰,不过,依然无话。韩景辰虽说猜了兄长的意图,但心中着实有些不服气,如果单纯的想要训斥自己一番,何必如此费时费力。
韩景曦又将线装论语取出,从中间小心撕成两半,也重新装订好,并不理会众人的诧异。毕竟韩景曦爱书如命,将书本撕成两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那么众人不解也情有可原。韩景辰看到兄长撕书,本想劝阻,但见兄长面无怒色,也不愿触其霉头,想要说两句又生生的止住。
做完这一切,韩景曦和衣而睡。预想中的****并没有如期而至,使韩景辰愈发的忐忑,只能望着漫天的星辰回忆儿时及成长时与熊掌的点点滴滴,至合眼而睡时,已不知是子时或是四更。
梦里,佛爷的笑如约而至,一如清晨的阳光。
“景辰”韩景曦的声音仿若天籁传入了韩景辰的耳朵,听的韩景辰恍若重回少年,就像每次顽皮过后,兄长都爱护的抚摸的他的头笑着说“景辰”一样,韩景辰每每都会高兴的跳上一跳,把一切不快抛到脑后。只是现在这个年龄再跳上一跳便显得极为不合适,可心情依然是喜悦的。
“景辰,为兄再问你一次,是真要留下么?”
“……是……”韩景辰想犹豫的要说那个”不“字,却无法违拗自己的内心。
韩景曦点了点头,将昨晚写的族谱和论语递给了韩景辰:“君子不强人所难,不夺人之美,既然你主意已定,想来我说什么都显得无关紧要,反而不美。今日我将族谱和论语交予你手,还要有些话需是叮嘱。”韩景曦停顿一下,等韩景辰惊异而郑重的收了族谱和论语,才接着说道:“无论千难万难,黑龙江我还是要走上一遭,那些散失的族人,如过得不好,也能按原来的交代寻的到咱韩家。但去的路程还很遥远,也恐遭不测,你留在这里,至少还能给韩家嫡出留下念想,也算保住了一支香火。族谱你好生保管,待韩氏开枝散叶,这也是留下的凭据,不能忘了根本。如有相见之日,也能凭此重修族谱。这半部论语,为兄取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意,希望将来无论艰难,都不要舍本逐末,忘了先贤教诲。待日后无论哪一支韩氏光宗耀祖了,或是没落了,都可以凭借族谱或是半部论语找寻另一支加以相认,守望相助。“
韩景辰听兄长这么说,早没了怨怼:“景辰记下了”。
韩景辰就这样留在了塞罕坝上,那个离别时的拥抱,竟成了诀别,也成了他无法释怀的遗憾。
说不尽离殇,道不尽凄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佛爷是否真的现身,抑或韩景辰是否决然,韩氏的这一支都已在坝上繁衍生息,只是韩景辰未曾想到的是,韩氏的这一支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开枝散叶,即使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也不过是代代单传。而见证韩景辰风采的,莫过于其亲自手书“巴斯哈”三个大字,请石匠仔细雕刻成牌坊立在了庄的正南方,遥遥可见,这也成了巴斯哈的历史见证--无论它多么斑驳。
坝上确实是一个善于被人遗忘的地方,它躲过了列强的掠夺、满清的覆灭、军阀的混战,那些受灾的、闯关东的、流离失所的人民,纷纷聚拢而来,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庄子。它更像一个世外桃源,天高皇帝远,无拘无束,自由融合,形成了坝上独有的文化体系。当然,苛捐杂税并没有忘记塞罕坝还有个坝上,那里还有些油水,有马,有林,有肥沃的土地,其余的时间,不闻不问。
巴斯哈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也已成了相当大的一个庄子,更因为韩氏而越来越有名气,坝上的人可以不知道徐家庄、杨树沟、郭家湾,但是不能不知道巴斯哈,不能不知道韩氏,而巴斯哈的故事,也在一遍一遍的讲述着、流传着,一如育太河的水。
坝上的人,丝毫不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假,佛爷的雕像就在敖包,信仰便在敖包。虽然忘记了韩氏是什么时候开始主持敖包,什么时候将一年一度敖包变成坝上所有人的盛会,但这已无关紧要。
讲到这里,韩岳昌总是不忘指一指庄南牌坊旁的那颗韩景辰亲手所植的云杉,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已亭亭如盖。
还有云杉下的那口未曾干涸过的老井,井水清冽甘甜。
这个故事,理论上已经是讲完了,但韩岳昌却不那么想,无论是讲了多少遍,他都会在故事的最后加上这么几句不符合他私塾先生的话:“韩家的单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不,我就有两个儿子,韩嘉仁和韩嘉闵,稍显遗憾的是没等生个女儿,贱内就先一步走了,如果她还活着说不定就能儿女双全了。”
从他略显得意的脸上,听者却看不到丝毫的遗憾,反而是炫耀更多一点。但韩氏毕竟一直都是巴斯哈的话事人,且韩岳昌威望十足,听到这些,听者怎么也要言不由衷的附和几句:“是呢,是呢,指定是这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