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hapter 09 (4 / 8)
程签把江知妍的头衔背得全:“中医研究所痹病组的小江大夫。”
中医部没多少人,内外妇幼保健针推科全加一块,也不过五十多个医师。饶是如此,郑有望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是谁。
程签一顿尬吹帮助他回忆:“H大岐黄班毕业的,二十六岁,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还在做研究。爷爷是江清锋江院士。”
长辈头衔最管用,郑教授记起来了:“噢,江大夫家的姑娘。”
老院长对医院比他熟,对江知妍还挺有好感:“小姑娘学历挺高,去年毕业来的吧?我算算,博士两年,到明年这时候就能评副高了,真快。”
又给一头雾水的郑有望介绍:“咱院中医部那边有四个省级以上的课题,三个都在她手上。”
郑有望讶然:“嗬,科博?”
“嗯,学术型的,临床也强,但临床那边不差她一个人,就让人家安安静静待研究所做课题去了,人姑娘自己立了项,带着小邢和几个规培生自己搞。咱们医院的科研力量不行,中医部那边的副高年纪都大了,文章少,职称升不上去,给点建议还行,帮不上她什么忙。”
郑教授更惊讶了:“那院里怎么把人留住的?”
国内重视起中医的专业培养,也就是最近十来**。很多小城市的中医院里多的是没有学历的老中医,年轻时拜师学医,没有念过多少书,如今靠着医术过硬才能在医院里站住脚。
而比起临床中医,学术型的人才更是稀缺,站在塔尖的中医博士少之又少,毕业后往往直接进北上广的重点单位或者科研所了。在医学科研这个领域,大多数的创新都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集中爆发,三十岁前没攒下点名头傍身的,以后的科研路就走不了多远了。
而像江知妍这样,学历高、自己能力强,几个省级课题傍身,还有厚实的家学背景的,放哪儿都是要争抢的人才。
偏她毕业后来了一个小城市的三甲医院做科研,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断前程。
程签也好奇医院怎么把她留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