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8章 启发性 (1 / 2)
柳煦想在临行前把事情都安排得妥贴一些,虽然事儿多,但好在小何和南飞,还有刘庆,王月香等人都很给力。
再加上董子纯只留了阿诚陪在自己身边,阿力和春夏秋冬都被派到了煤窑那边,煤矿开采税收也较多,董县令没放松过这安全问题,也经常来亲自监督。
而石子村来往人等均乐呵呵的,无论下地给自己家干活,还是给柳煦或是其他人帮工,都干劲十足。
而以石子村为圆心的附近几个村庄虽瞅着眼红,也很觉有盼头,他们之中有部分人已经报名了挖煤工人,现在矿洞还没完全建好,建好之后等通知来上工。
另外除李家村本来就已经向石子村求助,求带领致富,现下好些人往水塘或是稻田里放了小龙虾以外,李家村里正也在村里筹钱修路,就和石子村的路面一样,用地砖整整齐齐地修好,那时不管下不下雨,走路还是坐马车拉牛车,都平顺多了。
柳煦顺口照搬的后世一句“要想富,先修路”从石子村开始蔓延,而原本一些养鸡鸭和猪的人家养的数量比以前要多得多。
修路和多养鸡鸭猪可以说只是依样画葫芦,比依样画葫芦更好的是——受了石子村种植蘑菇,建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养小龙虾以及种植药材以及绣坊的启发,附近村镇的人们和自己村上以及家里情况的特殊性,纷纷解锁了新的副业。
虽然封国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也比较闭塞,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百姓而言,信息交流只有口耳相授,见识到的东西也比较少,完全没有后世人那么幸运,了解的事情那么多,就算不懂的也可以很快的在网络上得到答案,他们解锁的新副业种类并不多。
比如原来养蚕的,只是在十万大山去采桑叶养蚕,现在会在土边田边种上几株桑树,不影响田土收成的同时,又让日后养蚕的数目增多。
甚至有人专门在山坡,或河边一片一片地栽种桑叶。
那是上河村有个脑子极其灵活的后生向他们里正提议的——求别人提携,不如先让自己有被人提携的本钱。
石子村是个宝地,贵人常落脚此处,王爷公主郡王郡主还有丞相两位公子都来过,而且县令老爷家还在这里有个别院,县令家两个公子一个小姐都住在这石子村,县令老爷和县令夫人也时不时来这石子村,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石子村的变化便这么大,五年十年以后呢?
石子村人因为有十万大山学院在,村里种的菜基本没有再往外供应的能力,因为他们还种了许多辣椒葱姜蒜这些柳煦炒火锅底料需要的东西,按理说上河村种辣椒葱姜蒜也行,其实现在炒料已经不需要柳煦家人炒,坦州炒料供应便可,坦州炒料却还买石子村的葱姜蒜,是因为乡亲的情分在,却不一定买上河村人的账,毕竟从这里运到坦州去还要运费不是?葱姜蒜这样的东西,哪里的土都能种,哪里都能买到。
而种桑养蚕就不一样了,离得不远的西川县闻名于全封国的除了铁矿和铜矿以外,还有丝绸和茶叶,他们栽桑养蚕缫丝,就算最近的石子村绣坊不要,还可以直接把蚕茧卖到西川县去。
一开始他们听到绣坊的时候,其实有点奇怪那么聪明的柳煦,为什么会赔着钱开绣坊,听说绣坊已经人满了。
虽说名声好听是做了善事,但这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进了绣坊的小女娃们,在家本来也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在绣坊里却能吃好穿好住好,还能每月拿月例银子,任谁都不会想要出来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