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体会饥饿 (1 / 3)
潼关之外,关东平原寒风凛凛、渺无人烟,有的只是西北风吹起的黄沙,冬天的夜凄冷而漫长。
满脑子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饿,饥饿是最难忍耐的。
夏天野地里还有野菜和野草可以果腹,哪怕被毒死也比挨饿强。
满地的黄土,枯黄的荒草,人毕竟不是牛马,无法反刍,也没有那么粗壮耐磨的食管,无法吃下草料。
能找到一所可以栖息的破庙已是大幸,一群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偎依在一起取暖,没有言语,没有抱怨,活着便弄口吃的,明天如何?没人敢想,也懒得去想。今天晚上或者一觉睡着,明天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没有人问谁姓甚名谁,相识只是以后更多的伤痛,死了也只是路边渠里一推,荒草一盖,别让太阳晒着惊了鬼魂,谁有力气挖坑埋葬,谁又在乎曝尸荒野,又没有谁给树碑立传。
丁扬和两个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忍着头晕眼花,去寺庙外捡回来几把枯枝,用残存不多的火折子吹起火来点着了柴火,这还是前段时间进了河南在路上乞讨碰到一个大善人给的。
众人小心翼翼的拿出随身乞讨得来的糜子谷子黍子,乞讨便是人家给什么便是什么,没有挑选的理由。拿出随身携带的锅架在火上煮粥,有这口热乎的杂粥便算是有了保命食。
好在都是老弱妇孺,没有谁欺负谁,也不会在意我乞讨的多,你乞讨的少,你为啥和我一样的吃饭,明天指不定你乞讨不来,人性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就快到潼关了,我们去往大兴城(长安)的路不远了,去了大兴城天子脚下,怎么也有我们的一口吃的。
我们一路上相依为命,大家一定要撑住,活着便有希望。”
前世为医生的丁扬,怕的是人们卸了劲,一旦卸了劲,没有了精神头,如此孱弱的身体,疾病便会突然而至,再也无法走到目的地。
逃亡路上没有青壮,有青壮便能参加起义军,家属便也可以响应头领占山为王,谋口吃食。一群老弱妇孺,谁愿意逃亡,但你想造反都没有资格,纯属累赘,谁要?
谁家没有几口青壮,早在朝廷修永济渠、邗沟招募河工时,河北道、山东道的青壮便早已死伤过半。
融合了前世丁扬的记忆知道,丁扬的父亲丁一便是有幸运河修建完成后能回到家乡历城(今济南)的人,可惜杨广东征高丽时,征调民夫调用物资,丁扬的父亲丁一又被征发到了前线服徭役,时至今日杳无音讯,或者已经累死战死,或者被人裹挟造了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