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齐鲁大地的雅俗共赏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散文 齐鲁大地的雅俗共赏 (1 / 3)
        2019-05-0111:52:46

        第三天,总算有点时间,可以谈谈这次出行的总体感受。

        目前所在的地方,是曲阜孔府东苑。这是个与现代很格格不入的招待所。此前我听说西方有些酒店,会在顾客床头摆一本《圣经》,当时我觉得这是很艺术的一种做法,夜晚关掉手机,躺在床上,随手翻一翻**的经典,然后在困意来临时,就那么自然入睡,想必感觉不错。

        直到今天,我躺在床上,看着满墙的《论语》,忽然有种莫名的亲切。

        房间里挂着一幅字,“正学昌明”。出门拐角,是一个书画会所,经过时,能看到一张古朴的四方桌边,坐着四位考究的长者,周围的红漆木桌上摆满了书画作品,水墨的,古色古香。会所的正门里面,端挂着孔夫子的画像。

        坦白来说,招待所的配置其实一般。可在这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如此这般的五光十色里,你能忽然之间有种蓦然回首的感觉,仿佛那些束之高阁的儒家经典,从来就没有“自命清高”,我们都能像翻阅《圣经》一样,随意就能看到这些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这是种很奇妙的感觉。

        昨天登泰山,它的称号有很多,比如“五岳独尊”。可真正登顶,却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或许是带队人太多,很多事情需要操心,也没有心思去仔细感悟。

        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泰山的风景并非俊秀,山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雄伟,登山的过程中也没有发自内心的洒脱自然,或者心存敬畏。

        仿佛齐鲁大地的第一山,五岳独尊的它,也没什么出奇。而在我真正目睹泰山摩崖石刻之前,也一直在想那些帝王将相的笔记,是否会穿越时光,透露出一种沧桑古拙的犀利?

        没有。石刻绝大部分都很规矩,仿佛对神灵的敬畏,让他们不敢放肆。

        这种端庄规矩的风范,很儒家。

        或许泰山需要第二次登,需要一个人登。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认真看看东岳,究竟有何风范,配“独尊”之名。

        第三天,曲阜,遇见了此生难忘的画面。上一次这样,是一年前,我和朋友爬尧山时,他们速度快,领先在前面。我一个人慢悠悠在陡峭的山路上前行,1500米以上的温度特别低,我当时是秋天的装备,可那里的海拔,已经让人分不清天下的是雨还是雪。

        石道很滑,护栏上结了一层薄冰。我当时满头雨水,全身干的地方很少,可并不觉得冷,只是累。大概2000米左右,我在一处悬崖边,忽然看见悬崖边,浓白的云雾将悬崖下的山峰淹没,一座座孤峰好像世外仙岛。

        那真是奇观。我坐在那歇脚,起身时,看到悬崖边的冷杉上有一只黑色的雕,我叫了一声,回音在空谷回荡,墨雕飞了起来,清啸直奔云岚,盘旋而去。

        那是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画面,让我想起李白的那首《仿戴天山道士不遇》,于是后来在北京,有一天忽然想起那天脑海里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下一首《尧山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