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5 / 8)
刘冠群家传有一门“看相”的手艺,据他的说法,祖上从清朝末年就以看相算命为生,因为后来提倡科学,家里不得不改行,但是手艺却“偷偷”传了下来,他虽然对此并不感兴趣,但是从小耳濡目染还是懂得一些皮毛的。在琴行上班的人们都知道他有这门“特长”。有时候为了打发时间也会让他给瞧瞧、算算,并亲切地称他为“刘半仙”。
“你一大早的就给我‘相面’,没事做吗?”丁鸿打趣道。
“周一大早上谁来买琴啊?”刘冠群回答了一句接着又问道:“今天新来的那姑娘是谁啊?还劳烦您大驾亲自接送,我看她双颊泛红,眉头有光,一样的‘喜上眉梢’呀。”刘半仙坏笑地说到。
丁鸿瞥了他一眼说:“你在我这里打工真是屈才了吧,要不我给你投资一个算命馆,收益对半分?”
刘冠群连忙摇头摆手说:“快算了吧,我这点功夫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敢开馆?”
“对了,阿灿呢?你们两个双胞胎怎么没有一起出现?”丁鸿问刘半仙。
丁鸿嘴里的“阿灿”名叫何灿烂,是个木讷本分的小伙子,别看他名字“五光十色”的,本人是特别的低调,从来没有多余的话也不喜欢与人聊天。除了兢兢业业的给学生上课以外,生活上从来没有什么“花边新闻”。
那小子用手指只琴房的方向说:“那小子一早来了就在琴房调琴,您别说,他平时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调琴校音还真是一把好手,你说都是学音乐的,他的耳朵怎么那么好使,钢琴有一点点不准就能听出来。我看呀,他在这里才是屈才呢,应该自己搞一个调琴工作室什么的。”
何灿烂来自南方的一个小渔村,学音乐的孩子家庭条件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是他却不同,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渔民,靠海吃海,没有多余的资费供他学音乐。但是倔强的何灿烂从小就是“天赋异禀”,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不比专业学生差,他爸并不想儿子以后接手捕鱼这门辛苦行当,就豁出老命一咬牙一跺脚在儿子上高二的时候将他送到了城里学习。学的是声乐,虽然只系统学习了两年,何灿烂却成了班里的佼佼者,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大学。可是面对“高额”的学费家里又犯了愁,他爸拿出多年积蓄这才勉强支付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灿烂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在学校很努力的读书。“有心”的何灿烂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专业人员来学校的琴房给钢琴“调律”,几番打听之后他恳求班主任教他“钢琴调律”这门手艺,班主任当然不同意,说什么“学生以学业为重”之类的场面话来搪塞他。倔强的阿灿没有死心,在他几次三番的恳求“攻势”之下,班主任动摇了。尤其是在了解了何灿烂家庭情况之后,班主任考虑到若是单单凭借“声乐”,何灿烂是不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的,便同意了何灿烂的请求,在私底下给阿灿“开小灶”教他“钢琴调律”。
阿灿学习的十分认真,他狠下功夫去琢磨钻研,短短半年就熟练掌握了这门技巧,学校的钢琴他也经常帮着调律,休息的时候就去打临工给别人调琴,多少能挣点零花钱吧。
丁鸿和刘冠群还在聊着什么,这时候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身材还算强壮的男人手拎一包调律工具走了出来。
刘半仙站没个站相儿的说道:“阿灿,钢琴调好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