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十年**(1) (2 / 2)
陈奇瑜围困车厢峡七十多天,没有派兵进峡袭击,只围不击。
陈奇瑜这个操作很风骚,风骚到蓑笠翁有点看不大懂了:一贯杀杀杀的大帅为何此时住手了呢?“贼酋”唾手可得,按兵不动,为啥啊?参考此后一些事件,蓑笠翁认为陈奇瑜停步不前的原因只为一个字:财!起义军全部剿灭之后,他这“五省总督”也就当到头了,辛苦拼杀这么多年换来些什么呢?一纸虚空的嘉奖而已。陈奇瑜想得到些实际的。流窜各处的起义军到处打家劫舍,积聚了大量钱财,陈奇瑜围而不攻就是为了逼起义军交出这些钱财。
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头头们本来是在恐惧无奈中等死,可左等右等两个多月了还不见官军有何动静,终于想明白了围困他们的这些官军在想什么了:双方打这么久了,现在都这个情况了,为了啥?鸟为食死,人为财亡,得嘞,舍财换命吧!就此,起义军重金贿赂官军,降者四万余人。陈奇瑜安排人员押送遣返降军归田。
起义军脱困后,马上杀死押解的官兵,逃出生天,并以摧枯拉朽指之势击败明军,席卷各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绝处逢生,再展宏图,而崇祯帝也失去了逆转大明命运的一次良机。
陈奇瑜怕了又开始了骚操作,妄图把罪名推到别人身上,被言官弹劾,崇祯帝把陈奇瑜下诏入狱充军。之后陈奇瑜助清军灭明,后来被清官员多次索贿,被害致死。
1634年十二月,崇祯帝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继任“五省总督”,成为明廷镇压起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起义军聚集在陕西的有二十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
1635年正月,张献忠与高迎祥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几十万起义军汇合于荥阳,召开著名的“荥阳大会”,商议策略,决定分兵各路出击。
同月张献忠部攻陷凤阳,杀掉还乡的前兵部尚书张鹤鸣,捣毁皇陵。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帝痛哭流涕,竟然破天荒三日不朝,下令洪承畴全力出击,要求六个月剿灭起义军。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官军与起义军几次大战,互有斩杀,明军这边连陨几员大将,包括猛将曹文诏。
此时就要提到第四个大人物了:卢象升,字建斗,其生于1600年,江苏宜兴人。1622年进士。1629年曾招募一万兵马入卫京师,号称“天雄军”。《明史》载其“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负殊力”。
卢象升是个猛人,有多猛呢?每次上战场,他都身先士卒,跟敌兵格斗时,敌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他曾单枪匹马接连斩敌十一名。
1635年八月,明廷认为洪承畴负责范围太广,任命卢象升为“五省总督”,洪承畴负责西北,卢象升负责中原及东南部。卢象升也非常能激励部下“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常常以身作则。
1636年正月,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等解救被高迎祥围攻的滁州,在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起义军大败,卢象升一直追着起义军跑了五十里以外,“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此后卢象升继续率领祖宽等追击起义军,几乎把李自成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
正当卢象升、洪承畴全力“剿贼”之际,皇太极称帝,一月后即率清兵再次入侵,京师戒严,朝廷传诏书要他去入卫京师,此后卢象升就专注对付清兵了。卢象升虽去,不过还好,另一位悍将横空出世,他就是孙传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