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年集 (2 / 3)
我紧跟他的身后,在一个拐弯处脱离了人流,来到了球场的中间,进入鞭炮市场。效忠被挤出了汗,脸上红彤彤的,他摘下棉帽当做扇子朝脸上扇着。
独木车,地排车,马车,挤满了整个球场。车前站着刚从作坊里走出来的男人,脸色黢黑的他们,在鞭炮响的间隙里,拼命地吆喝着,夸耀着,相互对抗着,没有人示弱。一个穿着黑棉袄的中年男人,站在独木车上,嗓子已经有些嘶哑。他胸前挂着破旧的黄书包,肩上搭着几串青黄色鞭炮,似乎比别家的红鞭炮粗糙,没有一点喜气。他手里正举着一串鞭炮,在大声吆喝着,“南来的,北往的,会说的,不如听响的,鞭炮就是听响,不是挑漂亮媳妇……”他摇头晃脑大声吆喝着,褪色蓝棉帽上零星的纸屑,随着他的动作簌簌落下。
周围人起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光说有什么用呀!”
中年人梗了梗脖子,“遛遛就遛遛。”
他身子往上一窜,站的更高了。他脚踩在独木车横梁上,直着脖子喊,“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垒的,老少爷们,让你们开开眼。”喊完,用一只香点燃了鞭炮,别过脸,手伸了出去。噼里啪啦,一团烟雾立即遮住了他的身影。果然,声音响亮,干脆,气量十足。我用手掩了耳朵,盯着那团烟雾,地上跳跃的鞭炮,担心他会栽下车来。鞭炮声刚停,人群轰的一下,如潮水般涌了过去,中年男人跳下车,淹没在人群里。
“鞭真响,不买就没有了。”我被人拥挤着,几乎脚步沾地,漩涡朝那辆独轮车旋去。
此时,大约有人不服气,又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响,却没有刚才的势头,显的那么单薄。渐渐周围的鞭炮声稀疏了,鞭炮商们意识到硬碰硬得不到便宜,只能白白做了衬托。鞭炮声没有了,人声却疯狂了起来,独轮车被团团围住,中年男人从人海里又浮出来,嘴巴乐得快咧到耳根上,忙着低头收钱。
我被“毛猴”一把拉了出来,“咱先去新华书店吧,回来再买鞭,这去,还不让人踩死?”
自用“毛猴”写了那一篇著名检讨书,“我对不起**,我对不起党,我对不起学校,对不起爸爸妈妈……”被大家嘲笑后,也开始刻意读书,他发誓:以后写出好的检查。
集市,在街的十字路口,此刻,四面路上灌满了人,宛若一个黑色的十字架,镶嵌在伟人挥手致意的雕像下。“毛猴”兄弟在前,我和弟弟在后,人挨着人,背贴着背,一点点挪动着。大家像是在参加一个集体的游戏,身边笑声,叫声不断,如一口沸腾的大锅,升腾着节日的期待。“油着了。”“油着了。”人群哗一下分向两边,一个推着半匹猪肉的精壮男人,如驾着一具木犁在翻起黝黑的土地,车上猪肉白生生的,还带着温热。我侧身站在边上,生怕一不留神踩了小摊子上的盖垫。那些大大小小的盖垫,虽然成了淡黄的颜色,却是火红高粱生命的内涵,被赤裸裸晾晒在阳光下,等待着被人认领。被梨过的人群抚平后,继续像一股小溪一样流动,摊主也咧着嘴笑,仿佛目睹流动的人群,这才是他最大的收获。有人嚷,“慢点,慢点,挤出油来了。”也有人打趣,“过年不用打油了,挤出油了。”
整个集市,从南道北,从西到东,方圆一里路程,却似走过万水千山。
书店里的人,乌压压一片,看不见柜台,看不见店员,只看到各式各样的后脑勺,重叠在一起,散发着浓重的气味。我们踮起脚尖,跳跃,都无济于事,人们像一群蝗虫,扑向与天花板齐高的书架,嗡嗡的人声遮蔽了啃食声。挤不过大人,我们只好协同作战。让“毛猴”的弟弟在排头,我们都在他身后,一起加油推着他后背,沿着柜台的一端渐进。果然,人小身子灵活,能从大人胳膊下钻过去。有人回头看一眼,闪一闪身子,我们便往前靠一步。有人转头撇一眼,身子像铁塔一样挡在前面,故意不肯让路。“毛猴”就大叫“油着了!油着了!”人群中爆发一阵大笑,立即闪出了一条缝,我们直达柜台。
我揣着一本《高高的银杏树》,弟弟举着小人书《团团和圆圆》,我们拐上大街的时候,人流开始稀疏了。大家猛然想起鞭炮来,便拔腿往鞭市上跑去,心里祈求着不会太晚。当气喘吁吁到了时,一伙人彻底傻了眼,鞭市上空荡荡的,只剩下满地的碎纸屑。大家面面相觑后,目光齐刷刷对着,“毛猴”大有埋怨之意。“毛猴”急的抓耳挠腮,“唉!谁知道这么快就卖光了。”“小毛猴”则弯腰去捡没有响的哑鞭。我也开始懊恼,后悔听了“毛猴”的话,没有鞭炮的年该怎么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