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第三十五章 求教 (2 / 3)
莫儒虎略一思忖,便惊呼道:“原来如此,那玄奘法师定是得了顿悟,一夜功成。”
杨澈点头道:“正是如此。世传玄奘法师乃是佛子金蝉子转世,我猜他便是有天生道种的体质,后又在烂柯寺菩提树下顿悟,从此成为一代内功宗师。”
莫儒虎想了想,又问道:“师叔可我还是不甚明白,既然禅宗与法相宗都讲究顿悟,为何你却认定那人不是少林弟子?”
杨澈道:“禅宗顿悟,是直指佛性,却于内功修炼毫无益处。而法相宗顿悟,悟的是佛法,以法为本、以相为表,那玄奘法师既然悟得了佛法,便觉醒了他天生道种的体质,故而才会有体内真气充盈、流转不息的法相。”
莫儒虎这才大悟道:“我知道了,原来那少年也是天生道种,又在法相宗那边得了顿悟,这才有年纪轻轻竟有真气大成的异象。若非原本体质特异,得了顿悟也无济于事,难怪法相宗这几百年来在江湖中无甚名气。”
杨澈道:“那也不一定,我看那少年使的杖法颇为精妙,必然也是得了明师传授。那法相宗素来潜心佛学,不喜与外界交往,人家的底蕴如何其实很难看清,何况当年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了六百部经书,其中有无练武的法门,更不得而知了。只是你去想想,那同样来自天竺的达摩又何等厉害,想必法相宗的底蕴也不会差到哪去,我等万万不可小视便是了。”
莫儒虎恭声道:“师叔教训得是,儒虎必当铭记于心。”接着忽又长叹一声,道:“我道他为何一身破裳露宿街头,也不肯随我回府歇息,多半是学那祖师爷玄奘法师苦修吧。”
杨澈沉声问道:“难道他现在还在街上?怎么不把他请回来?”
莫儒虎唉声叹道:“我可请不动他,他就要守在街边,说要等兴裕号开门后再去找那常掌柜。”
杨澈吃了一惊,道:“兴裕号?他去兴裕号干什么?”
莫儒虎轻声道:“这倒是不清楚,只是听最开始便跟着他的兄弟说,他被兴裕号伙计赶出来之后便喊了一句什么「仁以为德,饲子以糖」这般没头脑的话,估计是接头的暗语,可惜伙计听不明白,结果还是被赶了出来。”
杨澈拈了拈下颌稀疏的胡须,眯起眼道:“有些意思了,儒虎咱们今夜早些睡,明天早点赶去看热闹。”
莫儒虎点点头,便招呼来两名小丐送师叔回屋睡去了,而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不由得怅怅的坐在床边,眼见天已近四更,便又强打起精神练起几年前千辛万苦求来的那部《海纳经》内功来。这部内功品秩倒是不低,分为“采露”、“汇川”、“涌海”三个阶段,只是修炼起来极费功夫,需从每天从子时起一直练功到日出,与通常将气息引入丹田练气的法门不同的是,这门功法却是将气息尽可能多的存入体内各窍穴中长达两、三个时辰之久,长时间的练气会使窍穴在收功时凝聚出那么一丝精纯的元气,而练功者再将这丝毫的元气聚拢于丹田之中,就如同“采露”、“汇川”一般,如此反复十数年,才能聚少成多在丹田中开辟出气海来,形成壮观的“涌海”气象。这门功法贵在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由于练气的同时也在通穴,因此一旦大成便能从“辟府”的内功境界一步登天到“达脉”境界。
莫儒虎如今才练了三年多,自然收效甚微,但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如此一点点的凝聚元气,拓宽经脉,稍稍缓解游龙掌给经脉带来的损伤。也正因为如此,莫儒虎心中对已达“真气”境界青山不只是羡慕,还有三分是嫉妒,另外还剩下四分则是算计,盘算着怎么能从青山那里学到一门高阶的内功,好早日解了这个死结。
终于捱到快五更时分,莫儒虎便匆匆收了功,又去厨房精心包好几样点心,唤上师叔一道往栖凤街赶去。两人才走到街口,远远望见那少年正在与“照顾”他的几名帮众聊得正开心,于是莫儒虎忙快步上前,将早点递与青山,恭声道:“公子一夜可休息得好?”
青山斜眼望了眼他手中的食盒,犹豫了片刻,暗道:“反正昨夜也吃过他的饭了,债多不压身,再多吃一顿也无妨,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不客气的接过来,边吃边道:“莫舵主太客气了,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不妨直说。”
莫儒虎忙摆手道:“不敢不敢,公子先慢慢吃,待兴裕号开了门,我便去寻常掌柜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