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行舟 (1 / 3)
丹江自秦岭凤凰山中蜿蜒而出,中游经商州、丹凤、商南三地时只能算得上是待字闺中的女子,虽有几分颜色却是少了几分胸襟。不过在得了淅水的交汇后,丹水顿时变得开阔起来,一路山低水阔最终在武当山下的仙羽镇附近汇入了汉江。
在商船云集的星斗湾里,此时只有一片轻舟逆流而上,不时灵活的避过迎面而来的高大江船,显得颇为潇洒自如。船尾几名拿足了赏钱的艄公明显心情有些激动,不仅个个都卖力的划桨,甚至还讨好的对雇主道:“仙师你只管在船上观赏山水,若是肚饿了,我们便从丹水中捕几条丹鱼做与你吃。”
可端坐在船头的那名年轻道人却只自顾望着茫茫江面,好似没有听见一般,并未理会那名艄公。倒是舱中传来一个声音道:“能捕鱼吃?要不要我帮忙搭个手?一早只顾着赶路,还没吃早饭,肚子早饿瘪了!”
一名艄公取过一副渔网,对舱内那人道:“军爷愿意帮忙那是最好不过了,我这就撒网下去,不多时便能打上一网丹鱼上来,到时候是煮汤还是烤着吃,都随三位喜欢。”说罢,便将那张大网撒了下去,交与一名年轻士卒拿着,自己便又去船尾划桨了。
船头那名年轻道人便是章若言,舱中两人自然是武关过来报信的士卒。章若言今日一早找到这两人,简单了解到事情的缘由后,便马不停蹄的到码头上寻到了这首轻舟,开船之前章若言更是付了三倍的酬金,要求只有一个,便是定要在明日五更前到达丹凤县。
这已是赶回武关最快的速度了,甚至比日行六百里的驿马还要快一些。饶是如此,章若言仍是觉得慢了,此刻虽独自在船头散心,心思却全在那生死不明的青山身上。一路上自己又细细将所读经典都理了一遍,仍是没有找到他这怪症的头绪,于是便更想早点到场亲自查探,说不定更可以一举发现这小子真气天成的秘密。
其实那日在虎头山上时,他比三师兄更早就发现了青山身上的奇异之处。寻真诀“感气”、“凝神”、“见精”三层境界,大家都以为他这个小师弟只是才摸到了“感气”的门槛,却不知他其实早就练至“见精”境界了。因此在徐若望还需要细心感知的时候,他便已察觉到东崖那边的异样。他佯装不知,不过是想借机独自去寻宝,没想到因为处理俘虏等杂事耽误了,等到再去时才知道三师兄也有所察觉,并因此差点坠崖身亡了。等到后来,章若言与青山才一见面,便隐隐感应到这个人就是自己要找的宝物,因此借着夺取徐若望铜牌的机会扣手试探了一番,这才坐实了自己的猜测。
让章若言大为震惊的是,一般人包括自己的真气都是后天练出来的,而这后天真气与自己所练功法同脉,各有千秋,自然有高下分别。可这小子体内的真气极为纯粹,以自己对道门内功功法的了解,竟找不到渊源所在,琢磨了好久才想到到这或许是先天真气,是那天下真气之始,而也只有拥有这种真气的人才可能得道飞升。
于是章若言便想到将青山、青溪引入自家章府圈养的法子,却不知为何露了马脚,叫这两小子给跑了。更头疼的是,先不管这小子能不能治好,即使一切顺利自己也没时间亲自押送他回洛阳章府,而武关那边办事实在是太不牢靠了,自己还能托付谁来办这件事呢?正愁眉不展间,章若言忽听见身后那两名士卒在叫自己,原来一锅鱼汤已经煮好了。闻到飘来的香气,章若言这才觉得肚饿得很,忙接过了一碗鱼汤尝了起来,果然鲜美异常。三五口下肚,便自己又去盛了一碗,那年长士卒笑道:“章仙师慢些喝,这江里最不缺便是这丹鱼,刚捕了一网都在船尾挂着呢,明天上岸之前我们都靠这鱼饱肚了,就怕仙师才吃了几餐就厌烦了。”
章若言大惊道:“什么?这锅里煮的竟是丹鱼?”
两名士卒摸不着头脑,道:“是啊,这丹水中捕出来的不就是丹鱼么?”
章若言忙跑去船尾,拎起那一网鱼仔细看了一番,却道:“这鱼儿与同赤鲤又有何不同?书上记载的丹鱼可不像是这样的…”说罢,又自个背诵了一段《述异记》上的话,道:“龙巢山下有丹水,水中有丹鱼。欲捕其鱼,伺鱼之浮出水,有赤光如火,网取,割其血涂足,可涉水如履平地。这鱼哪有什么传说中的周身赤光?”然后又朝舟上环视了一圈,最后朝那两名士卒问道:“借你们身上的匕首一用,我倒要看看往脚上涂一把这鱼血能不能涉水如履平地了。”
船尾一名艄公大笑道:“仙师没有看错,这的确是赤鲤,不是那神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