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个故事 蟒蛇
时间再往回倒,根据推算,这应该是一九五几**了,其实这事还可以再往前倒一百年,我奶奶还有和她同龄的一些老人跟我说的,地点是在石梁河水库附近,这是一个真实的地名,说到这里,我的老乡可能也就知道我是哪里人了,那我也不说透,就这么叙述吧,可能我的老乡也有人知道这件事,您也可能会说,哎?你说的怎么跟我知道的不一样啊?很正常,首先我不是亲历者,都是听老人们零零碎碎地说的,其次呢,就是当事人他们自己,都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但是大致的故事主体都是一样的,就是一条大蛇精的故事。
我爷爷奶奶他们最早的时候,是石梁河镇的居民,后来因为水库蓄水,需要淹了附近好几个村子,他们也就集体搬迁了,
据说石梁河水库旁边有一棵上千年的大枯槐树,槐树粗的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当然大树中心早已经空了,而相传枯槐树里面有一条几百年的大蟒蛇,早已经成了精了,一百多年间,除了抗战时期,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聚集到石梁河,给这个蛇精烧香,上供,跪拜,祈福,不管是求子也好,求财也好,据说都很灵验,我奶奶还说她们小时候,经常会去那里,一大群人就在那跪拜呀,那个虔诚啊,一直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条蛇才有了最终的归宿。
五几年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相信大家都知道的,那时候全国大饥荒,据说有些地方连树皮都啃光了,饿殍千里啊。即使是这样的年份,这条大蛇精依然接受人的供奉,于是,也不知是遭了天谴,还是渡劫失败,据说当时大蛇精都快化龙了,一个天雷,就把这棵枯槐树给劈了,当时就燃起了大火,大蛇精也就被烧死了。
也有人说,其实他们当时拜的不是大蛇精,而是那棵枯槐树,因为年岁太久,槐树成了精,祭拜的时候,称呼槐树为妈妈,只是妈妈空树洞中,孕育着一条大蟒蛇,后来周边所有的东西都没事,就那棵树被劈了,我想应该也属于渡劫失败,据说当时人们在树洞里发现一团软乎乎的东西,用绳子拉出来才知道,原来是条水桶般粗细的大蟒蛇。
也有人说,大蛇后来化龙飞升了,说法又多又乱,但我更偏向于被烧死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说的。
说到这里,这个小故事就讲完了,因为太短了,实在也不知道怎么添加内容,我自己不想胡编乱造,那聊斋的篇幅还有长有短呢。
既然说到了石梁河的大蟒蛇,那就再说一个水库蟒蛇的故事吧,我们那还有一个水库,叫塔山水库,这也是真实的地名,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我道听途说,可能很多老乡也都知道。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是2000年以后了,据说水库有两条蟒蛇,水库关闸的时候,闸口把其中一条大蟒蛇给斩首了,蛇头捞上来,有水桶那么大,另一条蟒蛇落荒而逃,不知所踪,可能是向水流下游逃窜。
再往后没几年,我又听到一个传言,说是一座山,取个化名叫饺子山吧,山脚下有村妇种田,天都黑了还没回家,于是先是一家人出去找,后来实在找不到,就动员全村人出去找,最后有村民在饺子山的一个山沟里,发现一条粗大的蟒蛇,正在吞食什么东西,仗着胆子拿手电筒走近一看,我的天哪!蛇正在吞食一个人,就剩两条腿露在嘴巴外面了。
这村民赶紧呼叫大伙,一群人围拢上来,看裤子鞋子,正是失踪的村妇,众人恨得咬牙切齿,对蟒蛇就是一顿乱打,蟒蛇吃了一半,就把人吐出来了,村妇早已没了气息。
后来也有人报警,警察来了直接用枪打死了蟒蛇,这才为民除了一大害。
当时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是吓得好长时间不敢再去野外去浪了,也不敢到处撒野了。
因为当时我还小,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还相当差,当时只以为这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其实这本来也就是两个独立的事件,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把这两件事放到一起说,似乎就有所关联了,那条逃跑的大蟒蛇,最终的归宿应该就是吃人不成,吃了枪子儿了吧。
本章节好几个故事放在一起说呢,篇幅都还不够,因为这里真实的地名都出来了,我也不想胡编乱造,可能很多老乡看到这篇,都会有所共鸣:哎呀,你说的这事我好像也听说过!这就对了,因为我所说的,都是我听说的,并非亲眼所见。
那怎么办呢,为了凑字数,再从细节上跟大家聊聊五几年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的事吧,现在说起来三年自然灾害,应该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会心头一震,经历过的各位,现在至少也是我爷爷奶奶辈的了,重提旧事,并不是不尊重,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你们所经历过的磨难。
从大环境来讲,那三年并非单纯的天灾,还有人祸,我也网上查了,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大/跃/进才是主要原因,加上苏联讨债,拒绝国际援助,惨不忍睹啊。这些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毕竟都可以查的到。
我爷爷奶奶,他们是亲身经历者,我问过奶奶,是不是那时候连树皮都没得吃了?
奶奶一提起这事,瞬间就精神抖擞,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最后也没说出来多少东西,就是情绪很激动。她说,那到不至于,那时候没粮食吃,就去野外挖马菜(实际上应该叫马齿菜,后来我妹妹也出去挖过,炒起来还蛮好吃的。),再后来马菜也没了,就吃地瓜秧(我们那红薯白薯全都统称为地瓜,而南方,像宁波这边,就分得很清楚,地瓜是另一种东西了,像水果一样,里面脆甜多/汁爽口。地瓜秧就是长在上面的叶子和躯干,和马齿菜还有点相似。),地瓜秧那个难吃啊。
她说到这里,我都能感觉到该有多难吃,里面全是丝,我小时候会把他们掰得一节一节的,然后稍微一扯,连着丝一串,好像项链一样,长的挂脖子上,短的挂耳朵上。你想那东西得多难嚼啊!
总之最难过的时候,也没有惨到出去吃杂草,这在当时,我们那应该算是好地方了吧,据说很多地方连树皮都啃光了,全国饿死了几千万人。
一直到现在,奶奶都觉得地瓜做的一切东西,都是粗粮,都是最难吃的最不好的东西,而且地瓜秧那个味道,年逾古稀的她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事对她的深远影响。然而我们没有经历过,反而觉得地瓜特别好吃,甜甜的,软绵绵的,街头烤地瓜摊,那香味儿可以飘出去几里地远,是人间美味呀。
好了,说到这里,您就可以开始看下一个故事了,后面我要说的,和搬迁补偿款有关。
前文也说到过,后来石梁河建水库,把好几个村子整个搬迁了,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事儿,现在想想,上天真是不公平啊,若是现在搞这么大一个工程,拆迁补偿款下来,每家都是暴发户啊,可是当时什么都没有,一直到了2008年,搬迁补偿款才批下来,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这一辈的人,每人都有一万二的补偿款,可是中央下来的补偿款,到了县里可就变了味儿了,从2008年算,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到一万二的补偿款,59岁都不行,而且补偿款的发放方式,是每年600,老人如果中途去世,就终止发放,而60岁以下的所有人,都没有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无力的控诉吧,现在这世界,真的没法公平论之,你看南方人,比如说上海,杭州,宁波,随便哪里拆迁,当地人都是瞬间变成暴发户,跟彩票中奖了一样,一个雄安新区,一下子富了多少人,人生就跟玩游戏一样,你要是被分配到一个贫瘠的荒芜之地,那也只能认命了,人各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百分之七十的去信吧,因为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