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黎明前的黑暗 (2 / 4)
儿时的我念她,念到连这太阳都想改了颜色。
我留恋日落,期待日出,害怕黑夜,除了思念母亲,大抵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
小时候我常与泼皮们在松子江畔钩鱼。又长又宽的松子江,水流湍急的地方总会有一道道石头垒成的长堤,用来减少水流对河岸泥沙的冲击,这石堤被我们成为石头坝。坝与坝之间约有十米的距离,且水流平缓,水下窝藏着不少鲶鱼。我与泼皮们经常在石头坝之间用自制的底钩来钓鲶鱼。
我去镇上卖渔网的店里买捆一炷香般粗细的鱼线,一包超大号带有倒刺的鱼钩,再寻来一截破旧的自行车内胎,取几块巴掌大小的木板,最后在河边捡上几块鹅卵般大小的石头,制作底钩的材料就算准备齐了。
回到家把成捆的鱼线截成五六米一根,准备二十根。鱼线一端每隔半米拴上一个钩,三个钩足矣。吊坠便是用剪成皮圈的自行车内胎套在石头上,然后系紧在拴钩的末端,另外一端则打个活结套在木板子上,一套无漂的底钩就制作好了。
至于钓饵,菜园子里挖来的红蚯蚓或是河沟里网来的小泥鳅都行。我与泼皮们便兜着这些做好的底钩,装上饵料,在傍晚的时候来到石头坝,各自寻好抛钩的地点。然后我们将露在岸上的鱼线用碎石头掩埋好,再做上记号,以便第二天可以寻见。二十套的底钩抛完,天刚刚擦黑,只待回家睡上一觉,第二天早早起钩收鱼。
我是顶佩服发明这底钩的泼皮们。因这石头坝水下遍布石头与网络石头的铁丝网。抛出去的底钩,拴石头的一端很容易卡在水下的石头缝里,而用自行车内胎做的橡皮筋来捆绑石头是个绝顶聪明的法子。
倘若石头卡在水下的石缝里,用力拉扯鱼线,那根捆在石头上的橡皮筋很容易被扯断,上钩的鱼与鱼线都能顺利拉出水面,紧紧损失了一条橡皮筋与河边随处可见的石头而已。
而钩子的选择则充分摸清了鲶鱼嘴大贪吃的习性。鲶鱼在水底觅食,发现在水底蠕动的蚯蚓或游走的小鱼,向来是张开大嘴一口就将其吞下。待它将诱饵与钩子同时吞下的时候,再想吐出来,钩子上的倒刺已然刺入口中,愈拉扯愈紧,牢牢地被拴在鱼线上。
多数情况下这些大号的钩子竟被直接吞到鲶鱼的肚子里,取出的时候稍微费了劲,需要拉扯出鲶鱼的肠胃再将其小心翼翼地扯下。
我是顶不喜欢趁着天还没亮去起钩收鱼,不是因为懒惰,而是黎明前的那阵子黑,属实令自己煎熬。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深秋,我与泼皮们早早地将底钩抛完回家,约好第二天早些时候在石头坝碰面一同起钩收鱼。回去的路上,我远远地听见喇叭唢呐吹吹打打地奏着哀乐,一问才知道路口的王老太刚刚去世,花圈扎了几个堆满了灵棚,棚里横放着一口血红的大棺材。
当我路过时,正瞥见几个青年披着麻戴着孝,跪在棺材旁磕头。我顿时头皮发紧,后背发凉,脚下生风似跑开。我心里头打着鼓,寻思着明天早上的路可得怎么走?
第二天我早早便起来,因为鲶鱼属于夜行的鱼类,觅食多在晚上,所以上了钩的鲶鱼一定要趁着天未亮时收起。若待到太阳出来,它定会纠缠在鱼线上,且会拼命地向石头缝里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