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青草地回忆逃学事 经此事方知父母心 (1 / 7)
张近泽读初二的那年寒假,春节过后,很快就到了正月十六开学的日子。张山泽感冒严重,没能去上学,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张新民让张近泽到学校后给请个假,张近泽答应一声就出门走了。他先是去大安家,找到大安说张山泽感冒了,让他到学校后给请假一天。因为大安与张山泽是同学,请假更方便。然后,张近泽又回到家里。母亲刘兰景见了,问他怎么还没去学校,张近泽回答说这就走。接着他来到张山泽床头,将写好的一张纸条悄悄塞在三弟的枕头底下,小声跟三弟说这是送给他的一个写字本,让他明天上学时带上。张山泽发烧严重,正迷迷糊糊的睡觉,根本没有在意他说的话。
张近泽走出家门后并没有去学校,而是走出村庄向南直奔十多里外的火车站——瓦窑站。瓦窑站位于新安县瓦窑公社,那时候这样的小站火车也停。他知道上午有火车到站,必须加快脚步赶往火车站。曾听大人们说,徐州是大城市,是非常非常好的地方。在他的想象中,那里就像月宫一样,充满诱惑和神奇。在他混沌的心里,渴望到那里闯荡一番,干什么都行,不混出个样子就不回来。他不怕吃苦,大不了跟一群流浪孩子睡桥洞,争地盘,去饭店捡吃的。他做了最美好的设想,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至于具体有多么美好,他说不清楚,那是一种有魔力的模糊的美好。
早在开学前三天,想到马上要开学了,心里发愁,怎样才能不用去学校呢?头脑中一个想法冒了出来,那就逃学,离开家到向往的大城市去。其实,这个想法出现后,张近泽并不是很坚决,在犹犹豫豫中度过了三天。到了开学这天早晨,看到三弟躺在床上,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偷偷写了一张纸条,找个机会放在三弟的枕头底下。他是想给父母留下几句话,让父母放心,这样总比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凭空消失的好。
他自以为计划周密,头脑清晰,实际上他不过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懵懂少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了大城市后怎么办,做什么?如何生存?等等这些他都没有想,即使想了也是模糊一片,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走出再说。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么一次看似平常的出走,却轰动了杨集公社,成为当地逃学第一人。
为了能赶上火车,张近泽加快脚步朝着火车站走去。这天如果能上火车,那就是他第二次坐火车了。
在他九岁那年的春节初八,张新民带着他去了一趟小姑家。这是当地的走亲戚传统,春节后娘家人要去接嫁出去的女子。不管能不能接回娘家,但一定要去一趟,说明娘家有人,也是说明亲戚关系很好。常常是外甥或者外甥女跟着来到姥舅门上住几天。
前面说过张新民二十一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张新民的小妹(张近泽的小姑)只有九岁。多年后,小姑嫁到江苏邳县南边四十多里的一个叫下洼村的地方。小姑父是徐州煤矿的普通下井工人,每月可以回家一趟。那个年代,这算是很好的工作,是吃国库粮的人。
张近泽来到瓦窑火车站,看见有十几个人在等火车,他知道火车还没到,心里踏实了。只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是第一次独自出门,还是逃学,心情复杂,也就不会很舒畅。终于看到火车来了,立刻激动起来,心说这家伙真厉害,轰隆隆的冒着白烟,拉着那么多人,跑得那么快。他随着人流挤上了火车。他没有买票,身无分文,幸好也没人检票。
火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只能站在过道里。他很纳闷,这火车上怎么有这么多人呀?这些人都干什么去呀?都是去徐州吗?火车开动后,他的心事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沉重起来,甚至有些后悔,自己这是在做什么呢?就像做梦一般,现在有些进退两难了。
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火车到达邳县火车站。他留意了一下窗外,有点熟悉,这是他五年前来过的地方,站台进站口的房子上“邳州站”三个字他认得。
火车又启动后,他继续想着心事,具体想什么他也不知道,头脑里晕晕乎乎、迷迷糊糊。车厢里越发拥挤不堪,声音纷杂。周围的一切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头车厢有列车员在查票,快到他跟前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想躲开已经来不及了,这位女列车员问他要票,他支支吾吾的,自己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女列车员看出他没有买票,发觉他心事重重的样子,不像正常出门的少年,跟前也没有大人陪伴,就劝他在下一站下车回家吧。没有说让他补票,他也没钱补票。
列车终于又停下了。在这位女列车员的好言劝说下,张近泽只好下车。下车时,他看到了列车员疑问的关切的眼神。张近泽在站台前四下里看了看,才知道自己到了碾庄。碾庄这个地名他听说过,今天居然来到这里,而且是被列车员赶下了车,也等于是逃学来到了这里。
碾庄虽小,名气很大。听大人们说淮海战役的时候,在碾庄死的人最多。
当年黄百韬兵团十几万人的队伍,从海州向西攻击支援徐州。在新安一带受到当地武装和**的不断骚扰和阻击,双方边打边走来到了碾庄。最终被包围在此地。双方死伤几十万人,**取得了淮海战役东线的关键胜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