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区小队:1942年救灾粮保卫战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区小队:1942年救灾粮保卫战 (1 / 3)
        小时候,听老爷爷讲故事,张际唐老爷爷告诉我们小孩子,民国30年,河南发生旱灾,老百姓吃糠咽菜还能活命,吃糠干结,不容易解大便,需要用木棍挖屁股眼,不然会憋死。到了民国31年,即1942年,河南全年大旱,降雨量稀少,村里水坑干枯,大沙河断流,快要成熟的小麦旱的、稀稀拉拉不像个样子,在小麦灌浆时候,又遇到严重干热风,刮走了空气中仅有水汽,小麦大面积旱死。

        进入夏季,秋庄稼一尺多高的时候,旱生蝗灾,漫天遍野蝗虫黑压压向前滚动,遮天盖地,吃尽了地里庄稼,吃尽了树叶,吃尽了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临近几省赤地千里,不见绿色。

        “所谓蝗虫就是蚂蚱,小时候叫,蝻子,无翅膀,长大时叫蚂蚱,有翅膀会飞,蝻子过来,遍地都是,无法阻挡,蚂蚱飞起来扑天蔽日。”

        41年旱灾,42年继续大旱,连续旱灾,河南老百姓粮食绝收,本来就遇到灾荒年景,老百姓需要政府救助,方可度过灾荒年。

        灾荒年遇到战争,1941年中条山战役,国军损失10万部队,河南侧部失守,1942年,河南地处抗日前线,境内驻扎大量军队,在沦陷大半个河南的情况下,国军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部队,继续在河南征收军粮三千万担,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粮食政策,收上来粮食首先保证军队食用,多余部分再救灾。

        事实上国民政府不顾人民死活,强行继续征收粮食,老百姓家里粮食收刮一空,就这还是欠缴粮食。

        地主奸商乘着灾荒,囤积居奇,残酷剥削,借着灾荒低价收购土地,拐卖人口。

        灾荒年,小鬼子乘机进攻河南中部,几十万人马在河南大地来回厮杀,河南老百姓饿着肚子,躲着兵灾,一时间饿殍遍地。国统区大批灾民,能动的跑到临近山西,陕西活命去了。

        沦陷区老百姓,在鬼子,伪军,**严密看管下,留在当地慢慢饿死,临到最后,一个年轻力壮女人,仅仅只值几斤粮食。小鬼子更加不管老百姓死活,狂征暴敛,用于支持其侵略战争。

        大饥荒也同样威胁着**领导下冀鲁豫行政区。在太行山解放区河南区域。同样遭到严重旱灾,地里庄稼大面积减产,根据地抗日军民不仅要与日伪顽作斗争,同时还要和严重的旱灾做斗争。所幸在太行山上,山区老百姓在**领导下,抗旱保苗,消灭蝗虫,太行山上、上至军区司令员、地区党委,下至普通战士都参加了捕杀蝗虫,喊出来;“破除迷信,虫口夺粮”口号,经过军民努力,收获部分粮食,抗日军民节衣缩食共度灾荒,八路军与灾民同甘苦共患难,亲如一家。

        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皮定均司令员,号召解放区军民节衣缩食,生产自救,在自身受灾情况下,调剂出部分粮食,拨粮拨款救济临近几个县灾民。

        延津县东屯乡五区抗日政府,接到上级指示,到汲县狮豹头乡柳树岭村领取5000斤救灾粮,解救在死亡线苦苦挣扎东屯老百姓。张际安区长接到指示以后,和马卫华副区长商量以后,决定由区小队武装运粮,马卫华副区长紧急在临近村子找了10辆平板车,当天傍晚,30个区小队成员拉着平车,在张际安带领着,到汲县解放区运救灾粮。

        马卫华副区长和钢蛋队长,带着余下区小队留守芦苇荡,防范小鬼子扫荡。

        延津县东屯炮楼里小鬼子在灾荒年,命令章铁爪伪乡长,拼命压榨老百姓,无奈老百姓家里无粮,经过多次到村子里反复收刮,刮地三尺,还是收不上来粮食。东屯炮楼里除了小鬼子可以吃上一日三餐,余下伪军一天两顿难以保证,伪军只有清早晚上两顿稀糊涂,不是红薯干稀饭,就是菜糊涂稀饭,早晚吃成糊涂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