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春芽庄 (2 / 12)
张锦目睹事情经过,义愤填膺,磨好红缨枪头,待到后半夜悄悄摸到寺内,发现只有一个人捻子在守夜打瞌睡,余下都在寺内大殿鼾睡。张锦悄悄走近,捂住口鼻按倒在地先闷死一个,然后来到大殿内,对着捻子头手起枪落,拼尽全力,一枪毙命,余下熟能生巧一枪一个,连杀数十人,仅仅剩下三两个捻子被惊醒,发现张锦犹如天神,杀气冲天。吓的余捻子魂飞魄散,连忙磕头求饶。张锦一不赶尽杀绝,命令他们自己解下裤带互相绑了,剩下一个张锦给他绑了。
张锦救下众乡绅,大家感激不尽,年纪小的磕头作揖,“哥,“以后有用到兄弟的地方,尽管说,兄弟如果说个不字,你把兄弟头拧下来当球踢”。几个上了年纪老翁的双手抱拳说,“张锦好武艺,没有您说不定老命休矣,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感谢的话”。
张锦嘿嘿笑笑,“折我寿了,大家都是乡亲,应该的,我是个粗人,只会这些,大家商量商量,看看以后事情咋办,听说捻子们还在打卫辉府,如果他们知道这十几个捻子死了,报复我们咋办。”众人这才惊醒,光顾高兴,忘了这事。大家七言八语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张锦拿注意为好。张锦看大家要自己出注意,略思片刻说,“听说捻子后面有长毛帮助,长毛更厉害,官府都打不过他们,为了防止捻子报复,大家还是暂避风头为好,有远亲的投靠亲戚,没有的躲进河滩芦苇荡,待风头过后再回家,我在村子里找几个年轻后生,把这三个捻子送到县衙去”。
大家连连称好。当即分散回家收拾值钱的东西连夜逃亡,没钱没粮的乡亲只好逃进芦苇荡,保命要紧。张锦在村子里找了两个二十多岁小伙子。是弟兄两人,大的叫曹金坡,小的叫曹银坡。两个人把父母送进芦苇荡安顿好以后。跟着张锦三个人押着三个捻子给送到延津县衙里。
延津县知县是一个姓严的河北人,进士出身,听说春芽庄村民逮住三个捻子,连忙升堂。只见两边衙役站好,高喊威武,真是威严。张锦和金坡银坡押着三个捻子进了大堂,连忙跪倒。严知县离开座位,扶起张锦,仔细端详,连连称赞:“真英雄,真义士,快给好汉搬座”。严知县让张锦把事情经过仔细说了一遍,严知县不住点头,举手称赞好好好,让师爷记录下来,送到府衙报功。
知县差人扒下捻子的裤子,露出赤裸不好看的屁股,一五一十数着数,宣布要打一百大板子,只见衙役手中大板上下挥舞,一五一十,结结实实打在捻子的屁股上,疼的捻子们哭爹喊娘,央告县太爷大老爷开恩,以后再一不敢干坏事了,打到八十停下来,已经屁股开花,鲜血乱流。严知县问,“以后还敢不敢犯王法,还做坏事吗”?捻子们疼的泪流满面,齐声说道,“不敢了,以后老实做人,只要活在世上,永远不敢犯王法”。严知县差人把捻子关进大牢,听候府衙发落。
当天严知县安排张锦三人旅店住下,严知县请张锦在县城最好的饭店吃饭,有县衙王庄师爷和县城里有头有脸作陪,张锦一时风光无限。金坡银坡一跟着沾光,天天和衙役一起吃饭,早餐大肉火烧胡辣汤,中午大肉粉条熬白菜配馒头,晚上葱花油饼鸡蛋花疙瘩汤,连吃十多天,乐不思蜀。
再说捻子大队人马本身就是流民土匪相结合,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以**烧为乐,毫无长远发展规划,看着人马众多,旌旗遮天蔽日。其实就是大队盲流。一面走一面补充人马,少部分发财的,怕死的,受伤的,胆小的则悄悄溜走。
当他们围住卫辉府城时,发现城墙高数十丈,墙外有几十丈宽的护城河,城墙上刀枪林立,人马众多,吊桥紧闭。捻子们缺少攻城工具,看着城墙干瞪眼,没有办法攻下卫辉府。叫骂多时,攻打三天,死亡几百人后撤围北走。听老辈人喷空说闲话,捻子们厉害的很,闹了好多年,纵横鲁豫晋陕冀北方多地,和长毛最远打到北京城旁边天津卫,差点夺了江山。老辈人喷空说,都怪捻子头领目光短浅,未能形成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多路人马流动作战,打下一地吃一地,吃完烧完抢完祸害完再打下一地。作战指挥盲动,无目标无计划没文化,最后被清军逐渐击破,全军覆灭。至于那几个征收粮草的,谁还记得。
张锦听说捻军北撤,家乡平安。就向严知县告别,严知县一不多留,赏银张锦十两,金坡银坡各一两,赠送张锦旗帜一面,上面写着张英雄三个大字,另有小字:英雄虎胆张义士,只身单枪擒虎狼。延津知县严兆伟。严知县一直送到城北三里庄,方才告别。
张锦三人紧赶慢赶,天黑日落前到家。见过村邻乡亲,互相述说苦难经历,方知捻子们在当地卫辉城下杀害无辜百姓六七百人,打伤打残一两千人,烧房几千间,征粮食好多,当地人被迫逃亡好几万,引起社会巨大震动,危害地方,罪行令人发指。可怜当地老百姓。
张锦回到家中,左邻右舍,前后邻家都来探望。有崔福有,崔福万兄弟俩人,袁玉山,袁保庆爷俩,曹庄,王彦等邻居。见面后互相述说这段艰难日子,仓皇离家芦苇荡里面真不是人生活的地方,蚊虫白天咬晚上更咬,浑身都是咬的大包,人们互相戏称你变包公了。芦苇荡里白天太阳暴晒,晚上蚊虫叮咬,遇到下雨天,富裕勤快人家撑把伞,搭个棚,遮风挡雨,割点艾草,熏赶蚊虫。
可怜穷苦懒散人家,只好躲在树下,身上有披蓑衣的,有披麻片的,真是可怜。也有个别人,家中无房无地,看到富裕人家和自己一样,都逃难芦苇荡,不禁幸灾乐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