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做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做饭
        李之重看了看座钟,十一点十五,准备生火了。生火要先掏灰,灶膛里的和炉盘下插板上的,都要清理干净,灶灰要倒在猪圈里,吸水垫干沤肥两不误,秸秆灰是上好的天然钾肥。

        柴火是麦秸,一顿饭需要一大抱(张开臂膀,抱一大捆),今年秋雨较多,柴火有点潮,李之重用火柴小心点燃,慢慢伸入灶口,随着几声“片儿沓”的风箱声,火着了起来,安排小弟入火(给灶火加柴火),节奏是小量勤添,不用拉风箱,需要时不时的用烧火棍拨拉一下炉盘,促进通风。

        锅里的荤油逐步化开,油温六成热时,从红色的正方四格调料盒用小勺挑花椒面、大料面少许,微烟时加入切好的葱,爆出香味加土豆大瓜块儿翻炒,加水没过食材,倒了点儿酱油,考虑是汤汤,就又加了半瓢水,加盐,现在的人劳动强度大,出汗多,菜要咸点儿,最后放入粉条,家做的干粉条特别耐烩,需要早放。

        别看调料简单,不吃或吃不起的人家比比皆是,李之重一个同村同学,大学毕业上班后,自己做饭从来不放调料,结婚后才改了这个习惯。一年正月初三该同学家里请客,饭后大家总结说,“这是打死卖调料的了”,意为调料下的太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李之重脱了褂子,洗了洗手,甩了甩,用铜瓢舀了少半瓢凉水,从暖壶里倒了一些热水,单手有点儿端不住,太重了,双手按照估算把水倒入面盔,玉米面需温水和面,用筷子搅拌,后直接上手揉捻,不一会儿一个光洁的金色面团儿出现了,和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和盔光。”李之重基本做到了,也和玉米面筋道不足有关,要是白面就需费一把力气,毕竟他才九岁。据说女人们的手比男人干净源于和面多,具体原因脑补。

        小弟配合不错,锅开了十来分钟,揭开锅盖,把大盔移到靠锅炕沿边上,还有些水的水瓢也拿了过来,揪了一块儿面,用手拍成宽六公分,长十公分,厚一公分左右的鞋底状物(由于手小,锅贴也就这么大了,大人做要大上一圈),将锅贴的一面儿蘸水后,迅速横向拍在汤面一公分左右的上部,第一个歪了,李之重没管它,以后做的越来越顺手,基本达标,一共贴了十二个,贴完后搓了搓手,接过小弟的工作,这时候需要大火,一手费力的拉着风箱,一手入着柴火。

        奶奶盘腿坐在炕沿边一直没说话,生活的磨难让这个老人习惯观察而不是指手画脚,不像李之重的母亲,只要你干活,她在旁边,唠叨没完,前世快到九十岁时,由于耳聋交流困难才好点,不再指指点点了。小妹在炕上奔来跳去的,奶奶一边拦一边呵斥着,不让她到锅边晃悠。

        老太太默默地看着这个孙子的表演,动作娴熟,流程准确,用量精准,整个过程可谓完美,老太太惊着了,关键是她知道这个孩子从来没做过饭,由于年龄的原因,她现在都做不到这个程度,想说点啥又不知道如何说起,平时她也就帮着备个料,等李之重父母回来再做,实在想不通这孩子怎么做到的。

        十来分钟过后,急促的“片儿沓”声停了,插上铸铁带五星图案的灶火门,关于这个门还有段曲折的故事。马耀祖社办工厂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模具做生产铸铁灶火门和灶口,灶门采用灶神爷的简笔图像,做了一批后大受欢迎。

        过了两年,厂里外派了一个书记,看了灶火门表示,又红又专的事怎么能让牛鬼蛇神担当,换成**,图案马上做了更换。一年后又换了一个书记,巡视完后也表示,这烟熏火燎的工作这么派给了主席,马耀祖一帮人觉得也对,最后定稿为现在这个五星门。

        李之重让奶奶上炕,熟练的在瓮后空隙找到饭单(一米五见方的厚花格塑料布)铺在炕中间,又找了一块儿篇篇放在饭单中间,捞了一块儿咸菜切丝,咸菜是去年腌的,经伏以后变黑发粘,洗洗不耽误吃,咸菜瓮里夏天蛆虫时有出没,调莜面的盐汤都来自这个瓮里,不过需要细箩(筛面的工具,过碾的粮食压成面粉时用到)过一遍,滤去蛆虫即可直接使用,讲究的人家会烧开使用,不讲究就……

        六个青白色粗瓷大碗,碗沿外侧装饰着两圈淡淡的蓝,一把发黑的磨损程度不同的竹筷子放在饭单上,这两年光景好多了,又加上老的老,小的小,真正吃饭的主力就李之重父母,所以母亲不用看饭了,一家人炕上吃饭多了。

        李之重把剩下的柴火抱了出去,把地轻轻地扫了一遍,脸盆里舀了半瓢水,自己洗完让奶奶和弟弟妹妹洗手,奶奶简单搓了两下,接过李之重递过的毛巾搽了一把,两个小的就是不洗,李之重不得不拿出当年教育孩子的劲头,讲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原因。他说,手上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虫子蛋,吃了会肚子疼,而且会长虫子,这下有些效果了。

        因为大人发现孩子食欲不振时,一般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吃一种宝塔状的白色糖块儿,这是唯一不限量的糖,不过吃多了恶心,再让吃孩子们就会敷衍了事,这是专门打虫子的糖,吃后一种白色蚯蚓状的虫子就随着粪便排了下来;第二是喝一种fanxingye草泡的水,超级苦,见效极快,往往从家没跑到厕所就爆发了,这是一种打食药,效果是刚刚的。不过这两种方式孩子们都不喜欢,碍于不得不。

        “当、当、当……”座钟传来低沉的钟声,十二点了,李之重看了看锅里水正好,又盖上了篇篇。街上传来一阵响动,劳作一上午的农民终于下工了。李之重终于要见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父亲了,前世离开他有整整三十六年,一上午他都在想,见面会是个咋样的场面,想想就心酸的想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