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讨董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侯讨董 (1 / 2)
        太史慈来到了剧县,前去兵营应征,孔佑听闻太史慈前来投靠,赶紧出门迎接,行礼道:“字义兄,令堂独自留在东莱郡,却是没有依靠,佑听闻之后,自作主张将令堂接到此地,便于就近照料,还望子义兄莫怪。”

        太史慈赶紧回礼道:“慈避祸辽东,心中十分挂念老母亲无人照料,公子悉心照料家母,慈感激还来不及,又如何会怪罪,慈愿为公子马前卒,共讨董贼。”

        孔佑扶起太史慈道:“子义兄大才,怎能为马前卒,如今先暂为校尉,勤练兵马,待剿灭董卓,定会为子义兄请求朝廷封赏。”

        而此时从幽州购进的良马,已经陆陆续续送到了北海,孔佑让太史慈单独训练骑兵,组建骑兵营,命名为“铁甲连环”,“铁甲连环”只有三千人名额,战马与骑士皆着甲,只留出马蹄与骑士双眼。这三千骑兵皆配双马,配备马蹄铁,着双边马蹬,十人为一排,以铁索相连,却是借鉴水浒中呼延灼的杀手锏铁甲连环马。这三千骑兵花费颇巨,却是要发挥其最大的威力,诸侯讨董却是要一战成名。

        六月中,曹操刺董失败,逃出雒阳,回到了陈留,得卫弘资助,举旗招揽兵马,曹氏子弟与夏侯氏子弟纷纷前去响应。曹操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讨董,袁绍得到曹操矫诏之后,点齐三万兵马,来到陈留与曹操相会,七月底,檄文也传到了北海。

        孔融将荀彧等人召到相国府进行商谈,孔佑坐在左首,荀彧坐在右首,见到人员已经到齐,孔融将檄文给众人传阅,待众人看后,孔融问道:“如今董卓发来讨董檄文,邀请各地诸侯前去讨董,诸公意下如何?”

        荀彧优先起身说道:“府君,我北海肯定要参与诸侯讨董,这一点大家应该没有异议,目前应该讨论的是北海出多少兵马,是应该藏拙还是精锐尽出。”

        郭嘉接上荀彧的话说道;“此乃我北海军在世人面前第一战,必须打出我北海的威名,如此才能吸引天下英才,嘉建议出兵两万,不知府君和公子意下如何?”

        孔融看向孔佑,问道:“佑儿,你有何意见?”

        孔佑考虑一会,说道:“我赞同奉孝兄意见,此次讨董,面对的是西凉铁骑,如今我北海有一万精骑,却是需要全部带去,布卒挑选一万精锐即可,剩下的兵马留守北海郡,避免黄巾军来犯。此次前去一来需要打出我北海威名,二来也是需要练兵,只有经过铁与血,才能成为真正的精锐。此次前去,便由孩儿带队,父亲坐镇北海,不知父亲意下如何?”

        孔融点了点头,说道:“我儿也是应该独自出去历练一番,便由佑儿领军前去便是,不知此次佑儿准备带谁参与诸侯讨董?”

        场中众将纷纷闪现热切的目光,看向孔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孔佑环视场中众人,说道:“此次前去讨董固然重要,但坐镇北海却是更加重要,北海乃我军根基,必须万无一失。文若兄,便由你辅佐府君坐镇北海,李典、武安国二位将军带领剩余兵马留守,一切听从文若兄调遣,小心防备。典韦、太史慈、波才、徐盛四位将军随佑前去参与诸侯讨董,郭嘉,徐庶二位随军出征,为我军军师,自我之下皆由元直兄调遣。”

        孔闻在旁边赶紧说道:“兄长,我也要与你一同前去!”孔融喝斥道:“闻儿莫要胡闹,此去乃是征战,非是游山玩水,不可给你兄长添乱!”

        孔闻倔强的仰着头,孔佑见状劝道:“父亲,便让闻弟与孩儿一起前去吧,孩儿定会好生照看闻弟,此去也可让闻弟早日感受战场气息,未来闻弟也要独自领兵,却是多有裨益。”

        又转头对孔闻说道:“闻弟,若是想与为兄一同前去也可,不过你需事事听从为兄之命,不得远离我的身边,而且还需仔细观察一路之上的种种,待战事结束,为兄会考教一番,若是不能令我满意,以后兄长再也不带你出征。”

        听到孔佑的话,孔闻赶紧点头答应下来,其实孔佑也想好好锻炼自己这个弟弟,孔闻不喜学问,却是对学武十分感兴趣,喜欢兵法战策,孔佑便想培养他成为一位名将。孔融见此,也不再坚持,只是嘱咐孔佑好生照看孔闻,不得让其冒险,孔佑答应下来,孔闻高兴地跑出大厅,前去准备去了。

        场中众将起身领命,纷纷下去准备,两日后出兵陈留。这几月以来,孔佑日日锻炼,向徐庶学习剑术,郭嘉虽然不情愿,但也被孔佑拉上,如今二人身体却是好了不少,不似初次见面时那般柔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