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沙击水愁更愁 (4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金沙击水愁更愁 (4 / 7)
        “那必须的!你是要叫我生扑吗,你变喽,哦哦哦——”

        “滚犊子,早点休息去吧!”

        “再聊一会理想嘛,月亮才刚升起来!”唐宋想等黎铭消化一下,吃完药再睡。

        “我没事了,你放心吧,饭饱神虚,睡一觉就好了,要不好,明天再吃药,你也早点休息吧!”

        一个眼神,黎铭就知道唐宋对自己的关切。唐宋回了房间,黎铭看着自己妻儿的照片,轻轻地睡着了,嘴角和新月一样的幅度,累到极限原来是这样毫不张扬的形状,温和澄净又蓄满力量。

        静影澄碧,满目萧然,黎铭和魏青王程几人坐在金沙江边,在石灰岩的余热里,看着干热河谷地带的荒凉。

        山水互望,相得益彰,一定有什么办法是可以富饶这片土地的,现在,只有比颗粒无收好一点的玉米,每年粗放地饲养着牲畜,在精加工越是看不出原材料越能提升价值的时代,甚至连加工成爆米花都不能够,产出还不够安慰汗流浃背的付出,生产生活和价值、使用价值都凉薄如纸。

        在肥沃的土地里,涛源还保持着水稻世界亩产量最高的记录,但是,在云贵高原上,在滇西北粮仓的荣誉上,还有215公里金沙江婉转流淌的贫瘠悲壮,从松坪大安,到涛源片角,再到东风、东山仁和,纵使知道山河禀赋从来不会一视同仁,风霜雨雪纵然不会不分畛域,竟在一隅内有这样大的差距,也扩大了群众之间的贫富差距。流传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里山水衔接的地方,却什么也靠不上。这片土地安静得不曾只言片语,她肃穆着盈视山源,冈峦体式,秋收冬藏,一定有适合她的作物,期待装饰出最美的这片眼波眉峰。

        粮食作物中番薯、绿豆、玉米都有种植经验,但产量都不高,经济作物中热带地区的甘蔗、木瓜,在这样的土地上是种不出来的,土瓜也不能成片种植,没有水,种植果树也不理想,花椒在其他乡镇有种植经验,这样的砂砾土也成效不好,关键是缺水。魏青、王程将他们脑海里认知的所有农作物都想了个遍,又一项一项的排除,短期见效又能长期发展,还能作为普遍经验以点带面在金沙江沿岸全线铺开的适合这样气候环境的作物,都有哪些呢?魏青摇摇头,甚至把能在沙漠里种的作物都想了一遍,先种植作物,再引进项目,靠近江边,光伏提灌应该可以。只是作物也要有提灌价值啊。

        被晒得焦灼的土壤炙热地晒着几人,黎铭和赵星隅感觉秋的余热像刀子一样刮着皮肤表层的油脂。

        “我下去游一圈,你们去那边的树底下坐着想,别一会中暑了。”黎铭指了指几十米外的一个榕树,魏青和王程才感觉自己热得厉害,起身走了过去,搬了一块石头坐上去,更觉烫屁股,赵星隅看着他们弹起的姿态和表情,觉得这样的领导真实可爱。

        “这可是江啊,注意安全,你们两个相互照应,别游得太远。”

        “放心吧,洋里游过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