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虚席策论问苍生 (3 / 3)
“李沙古、李沙左户均为宁蒗建档立卡户,因缺技术致贫,2014年识别为卡户,2016年自行搬迁到方源村,2户9人,户籍仍在宁蒗,其中李沙古户搬迁途中因疾病死去一人,至今未销户,昨天,已经责令石沙古回乡销户了。现在,两户最大的问题是住房和教育的问题,在经过多次劝说后,两户均表示不愿意搬回原籍,现在,联系宁蒗后,两户住房由宁蒗负责补助,由我们负责组织实施改造。现两户在山林间搭建简易房屋,通过民意调查,做好排斥户的工作后,镇政府现已找施工方在方源村搬迁点为其修建房屋,估计半月可完工,同时,两户有一子两女已到义务教育年龄,按就近就学的原则,动员其就读方源小学,期间,两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由我进行跟踪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可否迁移户口,对这两户户口迁移到本村进行管理,方便医保缴纳等管理。”
“请永胜县公安局参会同志解答这个问题。”
“这样市内迁徙原则上只要双方愿意,是可以的,不过迁徙人要在迁入地有长住房产证明,所以建议房屋建成后持**及房产证到宁蒗办理。不过,户籍管理系统与全国扶贫开发系统信息要一致,建议及时更改国办系统信息。”
“请扶贫办参会同志就信息更改情况进行说明。”
扶贫办副主任尹周南解释:“首先,宁蒗县对两户卡户进行备注说明,永胜录入这两户,在国办系统对丽江开放的时候,宁蒗删除两户,在帮扶措施上兑现以前的帮扶补助,由永胜进行新识别录入,作为卡户进行管理。”
“我们现在还有一户比较难解决的,是在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的。在燕子崖附近,有一户从四川嫁过来二十多年的李玉芳,李玉芳因出嫁时家庭不同意,李玉芳执意嫁过来,其家称其死亡,注销了她的户口。二十多年来,李玉芳未与家人取得联系,中间悄悄回去过一次,其家因为地震搬家找不到人,现在,李玉芳配偶死亡,有一个12岁的女儿卢清,因为没有户口没有上过学,母女两人照顾着从宁蒗迁徙过来的已经瘫痪的爷爷,这户没有纳入卡户进行管理,问题较为复杂。”
“请公安局再次对这户户籍管理进行分析。”
“针对这户的情况,首先应劝说李玉芳回四川原籍找到家人出具未死亡证明,办理户籍登记,如果找不到家人,可找同村熟悉的人出具证明,然后根据自愿原则迁徙户口,如果迁移到宁蒗,相对好办一些,如果不愿意迁回,则动员卢方成迁到永胜,由永胜进行识别管理。再办理孩子的户口,可以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
“三川镇协同自行迁徙办跟踪解决好这户问题,联系宁蒗,由宁蒗组织人员劝说该户迁回本地。宁蒗再对这户进行兜底保障,卫计局对卢方成进行签约服务,联系县内企业动员李玉芳就近务工,安排卢静就近入学。经过动员及政策解说后,如果卢方成仍然不愿意搬,再由永胜继续做工作,但户口属地原则管理,由宁蒗先做动员,同步解决此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同志们,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人力战,我们不可以用高精尖的科技大炮来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操作仪器设备就能精准解决群众的问题,我们自己就是战胜贫困的子弹、刀枪,我们唯一用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知识武装的头脑,我们身体力行的勤奋,知屋漏者在宇下,我们解决的是每一户每一人的问题,我们只有走访更新信息,共同研判分析存在困难,落实帮扶措施,才能做到精准。”
“这样的会我们每月都要开,通过会议,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对照别人发现的问题,反省检查我们自己,借鉴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谛。”
散会了,黎铭已经泪流满面,他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狰狞的贫困摆在面前,穷苦像张狂恣肆的风无情地席卷着无助的人们,未曾想过贫困挤压下的人们还有多少生存的张力,或者是不是贫困也认为,久而久之连卑微也可以被习惯,可盛世华章中,凄苦是那么苍白,那么顽劣。
黎铭的头里仿佛还响着飞机的轰鸣声,又似乎是杂着战鼓的呐喊声,在摇晃着刺目的一片“黎铭”的喊声中,黎铭支撑不住,睡了过去,唐宋端着面,站在门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