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所兴所顺于民心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所兴所顺于民心 (3 / 6)
        黎铭和赵星隅出发了,手机才过大湾箐就没了信号,看着跌宕起伏连绵的山峰,像拆了的旧毛衣上断了线头的线,在山路间勾连着,断断续续地牵连着难以言说的贫困。一瞬间,黎铭觉得,俯视天命的云彩是在山脚的江心里涅槃的,一出生便带着轮回沧桑的怜悯,落下的雨都是整个身躯和灵魂的渗透,然而,却无法改变这被遗忘的角落的穷困,或许,只有这一场穷尽一个时代资源的战役可以。

        站在临江的山顶远眺,除了远处的峰线和星辰月亮比较温柔外,就连翩翩的山鬼骑着的豹子都比较凶悍,扬着四蹄在风里不断地咆哮,土里的沙子被震颤出虚薄的灵魂,唯一鲜亮的色彩是观音莲坚定不移阳光一样的颜色,不,现在,还多了肉牛的棕黄色,也是温暖的色调,卑微地祈祷这一域生民倔强,这一域山河坚强。

        黎铭和赵星隅查看了天气预报,周一有雨,周二多云转晴,周三晴,不过东山的降雨量通常偏低,即使雨下不到东山,六德、仁和沿线还是会有很多落石的,保险一些还是做两套方案比较合适,一套雨天的,一套晴天的,又看了来程时间,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调研最怕的就是行程的耽搁,还影响后续既定的工作。

        晚上,两人借宿牛场,彩钢瓦搭建的屋顶余热还未散去,山风拍打的窗,表面上临危不乱,内心已经掀起波澜。

        “这才是真正以天为被地为席的感觉吧,地是那么厚重安全,天是那么近而柔软,我甚至看见被子上的星星在安排着我的梦!”赵星隅枕着手感慨。

        “每一次来东山,我就对生命的敬畏增加一分,对岁月的虔诚坚韧一分,人生能有这样的体验,却不是读多少书可以悟透的,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就搁浅了深度。”好好珍惜吧。

        远处的山湾里,又驰来了一张越野车,行车的声音和山风的呼啸混合在一起,像黄钟大吕讴歌着生命。黎铭和赵星隅站了起来,迎接着又一个山里夜行的人。

        从车上下来五个人,都是民政局挂包到户的干部,吃了泡面,简单地洗去灰尘,几人围着火塘,疲惫但没有睡意,就着风声和虫鸣交谈着。

        “现在好多了,两年前,我们去桃树坪,没有路,车只能停在向阳村委会,然后我们背着睡袋绕过全是八十多度陡坡的山梁,只能侧着身贴着山壁走,因为下面全是千米多深的悬崖,崖边什么都没有,是垂直而下的,单看一眼,就目眩头晕,站立不稳,就要栽下去一样,我记得我当时,希望自己就是一条蛇可以爬着走,带路的向导却如履平地,渐渐地拉开几百米的距离,靠着山壁等着我们,我想,环境的磨砺和适应像山梁一样坚韧,这大概是傈僳民族最让人钦佩的了,我忍不住想,他们是不是完全和山融为了一体,相互生动着颜色。知道有一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匹马和一个人,翻滚了很多圈,消失成一个点,看不见是否沉入江底,仿佛突然坠落着就蒸发了一样,那种恐惧和寒冷是直接从脚底到头顶的,眼看着生命消逝在眼前,却无能为力。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这山也没有完全接纳和护佑着这个民族。”杨子浩吸了吸自己的鼻子,月光没有映照他们的泪眼。

        山湾的风很响,像叩问着山棱的灵魂,蚊子很少却很大,蜘蛛很瘦却很长,杨子浩继续说着他们的故事。

        “那是扶贫几年来,在东山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雨,走访桃树槽里的三户,通常都要三天,每次,我们都是自己背着睡袋的,那次也一样,为了多背一些干粮,我没背睡袋,计划着跟老刘挤一挤。不到七点,天就全黑完了,我们把睡袋安在稍平的包谷地里,不到半小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的睡袋被淹了一半,顶篷也被风卷到了山崖下,骨架也吹折了,雨一只下了四个小时,身后的山梁上一直有石头滚下来,我们没有办法挪动一步,因为旁边是山脊,前面的山崖。黄色的泥水杂着滚落的石头,从几人身旁飞下山崖,豆大的雨珠像石子打在身上,像刀子剜着肉,我们不敢抱成一团,就怕身后的石头把我们一起冲下崖底,到时候连报信的人都没有。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相互看看同伴,都还活着,那一刻,对生命的感激是活着就好。我们在没到膝盖的水里泡了一夜,黄泥浆一样的水里还有红色,老刘的腿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石头打断了,背包里的泡面和饼干漂在了水面,好在没有浸湿。我们开始往回赶,尽管如此,回到城时,已经半夜,每个人的肩膀和背都是一片淤青,老刘的脚差点截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回到家,母亲已经不在。”

        夜里的几人默默地回忆着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轻轻地颤抖着,黎铭和赵星隅早已泪流满面。

        星期二在紧张有序的工作开展中如期来了,郑瑜华一行人当天去了大安,王程带着走访了几户贫困户,看了魔芋种植基地。第二天来了崀南,黎铭整齐着装,在村委会等候,拿出表册,郑瑜华随机抽了两户因学、因病致贫的,不巧,其中有一户就是毕福生户,三四人一起去了。

        黎铭引着郑瑜华几人到毕福生家的时候,毕小明刚好扫完地,洗完手,吃着水煮洋芋,毕小荣还是不敢说话,不过好在没有躲,瑟瑟缩缩地跟在毕小明的后面,毕福生没在家,门边的圈里重新养了两只羊,狗拴在南墙前的柱子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