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双双突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双双突破 (1 / 2)
        古中生在上次闭关时,已经到了五脏大成的境界,而且悟出了武道神通的雏形,五方印。古中生本想顺势突破至三元期,可是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一直没能突破。随后再进入内门后,修行了仙法,百日突破至合体期,可是三元期的壁垒还是没有打破。

        在异族世界的时候,古中生的识海被血神教主入侵,而后得月精轮,那个时候古中生就感觉三元期的壁垒有了裂缝。如今回到宗门后,南星宗主截取了一半本源,顺便帮古中生炼化了一些本源,古中生要突破的感觉更强烈了。

        三元期共三个阶段,天元识海,地元膻中,人元气海,分别对应着神魂,气血和法力。一般的武修,会率先选择破开膻中穴,以膻中穴引动气海穴,最后在引动神魂识海。古中生的神魂比较强大,识海虽然没有破开,但是也勉强可以自视了。而古中生又仙武双修,所以膻中和气海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这次有本源之力相助,最弱的气海穴也被打开了。

        轰!

        一直静坐的古中生,身躯一震,一股外显的气浪冲起,而后又回到了古中生的体内。古中生正式突破至三元期,而且直接破进了三元后期,三元尽开!

        刚刚突破,古中生的法力还没有完全掌控自如,所以选择了继续闭关,理顺体内的法力和气血之力。

        在古中生闭关的时候,凤幽冬也在闭关。刨除掉冥凤血脉的危害,这个血脉还是很强的,在凤族中,能和冥凤抗衡的只有,不死火凤。凤幽冬自出生到现在,就没有好好闭过关,死冥之力的威胁,也没办法让凤幽冬陷入深层次的闭关。

        如今得到了大罗境界的舍利,冥凤血脉虽然凶恶,但是毕竟境界还低,远比不上舍利的威力。凤幽冬没了死冥之力的威胁,也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的闭关。凤幽冬的修为境界,和普通意义上的修士很不同。身为仙武宗弟子,凤幽冬自然也是修武道的,但是她没有五脏境,只有两脏境,水火二道。

        但是凤幽冬的两脏境也不比大部分修士的五脏境弱,因为凤幽冬的水之一道,是水属的变种死冥之力。进入内门后,凤幽冬也开始修行仙法了,和古中生的选择相反,凤幽冬选择了以仙法为主,武修为辅的修行之道。

        嗡!

        在古中生突破没多久,凤幽冬也突破了,凤幽冬突破的是仙法,她到了入劫期。不得不说,冥凤血脉就是霸道,根本不需要像普通人族那样,一点点的苦修。进入入劫期后,凤幽冬的冥凤血脉被更深层次的激活了。一只周身带着灰黑色焰火的冥凤,出现凤幽冬的身后,冥凤身上的焰火,滴落在地面上,并没有出现火烧的痕迹,反而出现的冰冻的迹象!

        当冥凤出现的时候,一直悬浮于凤幽冬识海的舍利,突然大放光明,护住了凤幽冬,把冥凤的力量阻挡在了外面。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出,舍利没有像之前那么轻松了。这枚舍利毕竟度过了太久远的岁月,即便是大罗境界的修士所留,其内所蕴含的能量也剩不了多少了。舍利没有补充,就像无根之水,用一点就少一点。而冥凤血脉会随着凤幽冬修为的升高,而不断的提升,直到彻底胜过舍利之力……

        凤族的镇族神通是浴火重生,可是只有最强的不死火凤拥有这个能力,其他的凤族虽然也多少有一些这样的能力,但不能做到浴火重生这么极端。凤族的浴火重生,相当于舍弃了肉身,以神魂之力,重塑肉身,从而再度重生,所以凤族的神魂之力也是异常强大的。

        凤幽冬的神魂继承了凤族的优秀特质,也是远胜于普通修士。进入入劫期后,凤幽冬的气海穴就被破开了,依照武修的手段,凤幽冬紧接着破开了眉心的识海,最后一鼓作气强行把胸口的膻中穴也破开了。至此凤幽冬成功的把武道修到了三元期,仙修也修到了入劫期,双双达到了凡俗的最后一步,剩下的就是慢慢积蓄法力,契合天道,从而引动天劫。

        对于引动天劫,凤幽冬有自己的想法。冥凤血脉在这个纪元,还没有修士达到过地仙境。他们很多在未成年的时候,就被死冥之力侵蚀了。根据古籍记载,一旦身具冥凤血脉的修士,成功的进入入劫期,必然会彻底觉醒冥凤血脉,从而化身冥凤,自有穿梭于阴阳两界!

        凤幽冬不觉得自己能在冥凤复苏后活下来,先不说天劫能不能渡过,就算运气好渡过了,结局也是一个死字。大罗舍利必定扛不住全面觉醒的冥凤血脉,所以凤幽冬不打算渡劫,至少不打算在有生之年渡劫。

        古中生突破了,凤幽冬也突破了,这都得益于异族世界那个遗迹。有时候修行界就是这样,一点机缘就能早就一个高手,改变一名修士的命运。

        砰!

        “啧啧,真惨……”功绩长老卢中平砸了咂嘴,幸灾乐祸的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