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惊世之论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回 惊世之论 (2 / 2)
        任逍遥想了想问道:“不知从郢都到我大虞最远的州县需要多少时日?”

        忽然听他问起这毫不相干的事,那几人先是一愣,随后唐先生才答道:“最远的应该是在苍梧郡吧,就算顺利,也应该需要十五六日左右,若是到其治下的南日县,则大概需要近三十日方可到达!”

        “二十多天!那么朝庭完全可以每月发行一期报纸,将其发往各州郡。再由各州郡刊印之后发往各县,同时将各州县所发生的事件再回传上来。经过筛选之后,再编入下一期的报纸。”

        “报纸?这是何物?发往各州县做什么?有何用?”唐先生不解的问道。

        任逍遥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现代了,可能他们难以理解,忙解释道:“这个报纸嘛,就有些像庭报,只是这是公开的,可以针对所有人的。因而不能涉及朝庭军政机密的。是刊登各种新闻和通报,传达朝庭政策和各种信息的。比如说可以刊登朝庭有什么新的举措,让百姓都知晓。那里出了什么新鲜事,也可吸引大家来了解。朝庭惩治了什么贪脏枉法的官员,让百姓们知晓后,对朝庭更有信心。还有就是,比如敌国侵袭我边境,犯下什么事,让百姓们都知晓后,也能激起众怒。也便于朝庭征兵作战等等!”

        “你的意思是通过这个报纸让百姓都来了解天下大事?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有啊!只有让人们都了解了,才能理解。也有参与其中的愿望。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只有大家关心和理解的事物都相近了,人心才能做到大体上的一统,才会慢慢的培养起国家意识。否则,对老百姓来说,这朝庭是皇上的朝庭,江山是皇上的江山,与他们无太大关系。这样的话,又何谈统一人心呢?朝庭若有大事,又怎能激起可用之民意呢?”

        听他解释完,还有些一知半解的唐先生看了看一旁的尚先生。

        尚先生沉思了一会才点了点头道:“细细想了想,好像理是这么个理。不过要办成这事,只怕是得花掉大把大把的银子,还需动用不少人力吧!”

        任逍遥却笑道:“这银子嘛,自然刚开始是会花一些,人嘛,其实也用不了太多。朝庭只需成立一个专管这新闻编辑的机构。也不需多少,每月编辑好之后发往各州一份即可。各州接到后,可根据人口的实情来决定所需刊印的数量。在各州及各县的告示栏张贴一份,其余的可以售出啊!”

        “出售?”

        “是啊!毕竟许多人想知朝庭与天下事,却又不都愿或是不便去那告示栏挤着观看的。以现的纸价来说,每份十纹钱并不贵。若平均每州刊印一千份,那全国加上郢都,至少便有两万份。这样每月也有二十万钱的收入了。虽然不多,但也足够维持这个机构的运转了!时间长了,影响力大了,还有可能创收的!”

        那唐先生听罢不由的一笑问道:“还能创收?”

        “是啊!比如说广告啊!哦!我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今年闽中的茶叶丰收了。但按以往的销售情况,根本卖不完。怎么办啊?那些茶商们,便可花些银子在报上发个小的告示,让其它地方的人都知道他们今年的茶叶大收,价格合理,品质又好。这样那些缺茶地方的商人看到之后,自然就会去进货。其实这点银子只是小钱。真正的作用便是使得全国的各种商品信息通畅了,这样就可极大的促进贸易的发展,朝庭自然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税收。这样即利民,又利国啊!”

        听任逍遥这番话说完,那尚、唐等人都有些傻眼的看着他,半天还沉浸在他刚才的那翻话中细细的体会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