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 / 8)
        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来到九门,修筑了野台,作为瞭望齐国和中山国的工事。齐国的军队与赵国的没有太大区别,而中山国军队却与二者不同。

        中山国的军队主要由健壮的战马和彪悍的骑兵组成。他们的战马是北方特产的高头大马,力量很大,奔驰迅速。骑兵头戴皮帽,上身穿紧身的短衣,下身是瘦削的裤子。他们也穿铠甲,但是铠甲很轻,不累人也不累马。

        跟中山国士兵的装饰搭配,他们的武器是弓箭。每当偷袭时,无数骑兵一队一队地冲向敌方战阵,马蹄踏地,声如雷响,气势十分骇人。令对方无法还击的是,他们并不冲入战阵,而是骑在飞驰的马上射箭。

        中山国士兵的攻击速度迅猛,他们的飞箭所向,赵国军士无不应声而倒,有七八成人伤亡在飞箭下。紧接着,中山国士兵骑着战马会径直冲向赵军的战阵。赵军已经有十分之七八的人伤亡,根本无力抗击,能逃的被战马撞伤,不能逃的被战马踏成肉泥。

        尽管中山国的胜利是小规模的,但他们的作战方式对赵国的威胁很大,因为赵军压根儿不懂这种打法。当然,吸取无数次的教训后,赵军也会用盾牌保护自己,并且用战车反击。但是,盾牌和战车都是笨重的东西,运转不灵活。中山国军队利用速度和灵活优势,团团围住赵军,飞箭又如密如蝗虫地扑向赵军。

        既然敌军有速度和灵活上的优势,赵武灵王就决定取长补短,着手开展一场改革。他要求士兵穿便于骑马射箭的胡装,训练军队善于骑马射箭,一场胡服骑射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从目的上来讲,赵武灵王改革为的是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要求士兵穿胡装,训练骑射只是手段,因而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改革。然而,赵国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如果只让军队穿胡装,会引发很多非议,甚至挫败改革。

        为了赢得全面的胜利,需要在全国推行穿胡装。赵武灵王第一个开展思想动员的人是胡人楼缓。

        在赵国有着明显的胡汉之分。汉人自恃文化先进,瞧不起胡人。所以赵武灵王第一个开展楼缓的思想动员工作。

        他说道,回想往昔,赵氏祖上何等神武,连接了漳水和滏水的天险,修筑长城防御少数民族,还夺取了蔺城和郭狼等战略要地,并且打败猖獗一时的林胡人。现在,国家遭遇内忧外患,并且屡次进犯的中山国是最大的祸患。如果连小小的中山国都对付不了,赵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究其缘由,赵国之所以会败,因为军队的战斗力不足。

        最后,赵武灵王强调,“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意思是,想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这话与商鞅说得很像,赵武灵王的改革气魄与商鞅也很像。

        尽管赵武灵王很坚决,国内反对派的声音还是很大,他只得再次开展思想动员工作。这次动员的对象是顾命大臣肥义,如果肥义同意,改革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

        听了赵武灵王渴望继承赵简子和赵襄子的大业,所以实施变革后,肥义支持赵武灵王的决定。他的原话是,“王既定负遗俗之无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也”(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于是,赵武灵王第一个穿上胡装,同时派人转告公子成,希望他也穿着胡装上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