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初到洛阳 (1 / 2)
由新城县出发后,又过了两天,王谦等人终于到达洛阳。
“胡尚书,城南的洛河之畔就是诸外国、四方蛮夷所居住的蛮夷邸,又称四夷里。按《汉仪》,每年正旦的大朝会,蛮、貊、胡、羌朝贡之前,都居住在此处。平日的来往交通,由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
洛河南岸还有太学,太学始建于光武皇帝在位时的建武五年。五十多年前,也就是永建元年,孝顺皇帝又征召民夫进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如今已有太学生三万多人。
著名的熹平石碑也在太学门外,由陈留名士蔡伯喈等人篆刻而成。熹平四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历时八年之久,刻录了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刻录完毕后,每日来观看和抄写的士人儒生人数多达数千人,这也算是本朝的一大奇观吧。”
王谦详细的为胡腾和胡辅介绍洛阳的各处建筑,然后带他们从平城门进入洛阳城。入城后,三人就要分开了,王谦引领胡腾赶去位于南宫的尚书台赴任后,返回大将军府复命,而胡辅需要去三公府上接受考核。胡腾父子在洛阳并无住所,因此只能暂时寄居郡国官员岁首上计时所居住的郡国邸。好在桂阳郡守李温也考虑到了这点,派人作为上计官吏一同前往。
三公府邸都在南宫附近。按制度,司徒为三公之首,郡国所举孝廉的考核也在司徒府中进行。于是胡辅便直接去了司徒府上。受黄巾之乱影响,每年三月的孝廉考核没能如期举行。考虑到地处边境的凉、并、幽、交等地路途遥远,更有许多郡国战事还未平息,几位公府重臣干脆上书皇帝,建议将今年孝廉考核结束的时间延续到七月。这封文书并没有受到宦官的拦截,顺利地到达了皇帝的手上,而皇帝刘宏也很快批复同意。
此时的司徒为汝南人袁隗,司空为南阳人张温,太尉则是弘农人邓盛。奇怪的是,胡辅到来的时候,并没有见到邓盛,只有袁隗和张温两位公府重臣。验看过郡府公文后,袁隗和张温便开始了对胡辅的考核。
袁隗是三公之首的司徒,又出身累世公卿的汝南袁氏,所以率先发问:“依照桂阳郡的文书所记载,汝跟随汝父研习《诗》。本朝以《鲁诗》为正,故刻录于太学门外石碑之上,汝可知《鲁诗》为何列为官学?”
“盖因《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胡辅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这个问题,在学习《诗》的时候,胡腾曾经给胡辅介绍过。《诗经》共计二十八卷,分为鲁、齐、韩三家。《鲁诗》传自汉朝初年的鲁地人申公,《齐诗》传自齐地人辕固,《韩诗》则是传自燕地人韩生。但是汉朝儒生一般认为《鲁诗》学派释义最接近先秦时的《诗经》本意,齐、韩两家对《诗经》的解释中掺杂了《春秋》和其他学派的一些观点,因此不如《鲁诗》。
袁隗饶有兴致地看向胡辅,继续问道:“鸬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此诗出自何处?《鲁诗》释义如何,汝可能答?”
“此诗出自《曹风》,名为《鸬鸠》。鲁诗学派以为,布谷鸟用平均如一的态度哺育它的七个幼鸟,君子用他的一贯威仪赡养万物。用心专一可以辅佐任何君主,用心不专不能辅佐任何一君。”胡辅淡定自若,没有丝毫为难之处。
他从小跟随“父亲”胡腾学习儒家经典,在襄阳时又反复温习,还时不时向王谦和李温等人请教,对孝廉考核可谓是成竹在胸。袁隗又考问了胡辅几个问题,胡辅都对答如流。袁隗连连称赞,又看向张温。张温摆摆手,他自认为学识不如袁隗,干脆连问也不问了。
于是胡辅就这样顺利通过了这两位公府重臣的考核。至于正式的官职,袁隗告诉他,考核通过后的七天之内,尚书台签发的任命文书会送到他的住处,安心等待即可。
离开司徒府后,胡辅想了想,又去了不远处的另一座三公府邸,也就是刚刚没有出现的太尉邓盛府上。他还是想知道,为什么应当一同考核孝廉的太尉没有露面?
“你是桂阳郡今年新举荐的孝廉?已经在司徒府中接受过考核了?”邓盛非常吃惊,显然还不知道袁隗和张温竟然瞒着他,已经考核过了今年新举荐的桂阳孝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