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8章 长安城整修计划! (5 / 5)
“什么掣肘因素?”
“粮食!拿两京来说,南京本身就处在江南丰腴之地,再加上有长江水运的便利,自然能养起百万以上的人口。而北京,则几乎是集中了全国的漕粮才养的了百万人口。咱们长安,这两个条件都没有。要养起百万人,不是易事啊。”
宋应星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痛点。关中、甚至整个陕甘要想养起百万以上的非农业人口,依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确有困难。
按照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来算,百万的非农业人口,起码得有千万级的农业人口腹地才能供养。陕甘的自然条件不好,所需的农业人口会更多。
本地没法供应,依靠外地也不怎么靠谱。湖广和四川这两个农业大区,通往陕西的交通条件都不是太好,粮食运输成本非常大。就是最近的河南,往这边运粮食,也不容易。
“先生、这个问题并不是没办法,铁路就是一个解决之道。尽管眼下向湖广和四川修铁路是条件不容许,有山川阻隔。但再过几年,说不准条件就具备了哪。再说过一两年,咱们就会出陕入豫,只要把铁路修到河南,再加上搞出蒸汽火车,这个问题就能缓解。”
听到李振新说道铁路,宋应星眼睛立马放亮。按照目前的蒸汽机发展的趋势,做出能带动车厢的机车似乎是可能的。“看来、蒸汽机的事,咱们还得加把劲,此物对平定天下有大用。”
“咱们还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靠外部供应,另一方面得从关中本身想办法,要增加本地的粮食产量。”
“可是这地力是天数,咱们恐怕无能为力吧?”
“这也未必、吾觉得粮食产量还是有提高的余地,可以在育种和增肥上下功夫。据吾所知,好的粮种可以通过专门的选育来获得。还有肥料也不能只限在用农家肥上,有些矿物也能当肥料用。对了、陕北搞的玻璃大棚也是一个增加粮食产量的方式。吾看未来十年内,关中需要搞三四十万亩的大棚出来,这相当于增加了四十万亩好田啊。”
怎么把玻璃大棚的事给忘了?这事现在就得抓紧搞出来,赶在过年之前建设三要目大棚。一方面能安置一部分灾民,同时也能多产些粮食出来。不要小看这三万亩玻璃大棚,弄好了能提前产出五万石左右的主粮。五万石粮食要是能在四五月份下来,可是能救命的,直接解决近三十万人一个多月的口粮问题。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