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为共度难关,蒲雄和李威在关公坐像前结为兄弟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为共度难关,蒲雄和李威在关公坐像前结为兄弟 (3 / 4)
        李威果断地否决了这个意见,他对好友说:“大帅不只是你的父亲,更是部落的首领,他的话自然应当一言九鼎,不可变易。还有,你千万不要以为对不起我,只要你将来好好待她就行了。近亲联姻并不好,我和妹子原本就走不到一块。”

        这一席肺腑之言,为蒲雄减轻了不少压力,但李威自己后来却一宿未眠。他实在不堪忍受这种熬煎,今日一大早便来到野外透透气。

        雪越下越大。这一带人烟稀少,孤村寒色,百鸟飞绝,一片苍茫。

        刚才路过一处小庙,李威下马走进去一看,见神龛内供奉着一尊塑像,身材高大,枣红脸、卧蚕眉、丹凤眼、长胡子,身披绿色锦袍,两侧还立着一匹马、一把刀。这应当是一员武将,但李威并不识得。正在琢磨,从神龛的后面转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闲聊当中,老者似乎看出了眼前这个少年的落寞,正好到了用餐的时间,便留下李威一道吃饭。

        二人边吃边聊,老汉告诉李威,小庙中供奉的是汉寿亭侯关羽。李威想起来了,枋头城外也有一座关羽庙。老汉又向他解释,黎阳、白马二县建有不少的关羽庙,因为这里是见证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勇武侠义的地方。

        原来,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徐州,将刘备打得大败,尽收其众,虏其妻子,其中也包括关羽。刘备本人则北渡黄河投靠袁绍去了。

        曹操将关羽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他了解关羽的为人,担心他离开,便让张辽前去试探打听,关羽果然向张辽坦露心迹:“关某并非不明白曹公待我甚好,但我受刘将军厚恩,且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但要立下能够报答曹公的战功之后才会离开。”

        稍后,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白马,曹操则派出张辽和关羽迎击。关羽于万众之中策马剌颜良,斩其首而还,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曹操旋即表封他为汉寿亭侯,加以重赏。官渡之战前夕,关羽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前往袁绍军中追寻刘备。部下曾打算将关羽追回来,曹操却说:“各为其主,不必追赶!”

        临别时,老者告诉李威,再往前行有一处“四女台”,上面有座黄花寺,里面供奉着四个“以身填金堤”的黄花闺女。李威听后悚然:世间竟然还有这等事情?决定去那里看一看。

        这“四女台”和黄花寺,记录的是一段黄河两岸百姓备受水患折磨的心酸历史。

        相传汉成帝时黄河决口,黎阳、白马二县首当其冲,一片汪洋。有人宣称:要想免除黄河水患,除非给河神送去美女——需要将属龙和属虎的黄花闺女各两个,埋在这座高岗之上。郡守听信了这话,下令由二县县令操办此事。人命关天,差派不下去,黎阳县令只好狠心地将自己两个刚好属龙和属虎的女儿,会同白马县挑选出来的两个姑娘,活埋到当时名叫天台山的山岗上。

        后世为纪念这四位姑娘,将山岗改名“四女台”,又叫“龙虎台”,给她们修建寺庙,岁时祭祀。

        离开黄花寺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李威摇着头叹着气开始往回走。前不久他还跟蒲雄谈论过西门豹治邺的事,今天的所见所闻,让他知道了给河神娶妇的陋习,其实并未完全得到根除,心想历朝历代也不知害死了多少民女!

        想着想着,他开始联想起自己和表妹目前的处境,脑际突然闪过一念:“后人虽说没有忘记这四位舍身取义的女子,为她们修建寺庙,四时祭祀,永续香火,可是有多少人设身处地想过她们当时悲惨的际遇和绝望的心情呢?四条人命换来这一座孤庙,黄河水患依旧,那位看似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黎阳县令,跟力主破除为河伯娶妇陋习的西门豹相比,实在是愚昧至极!他既对不起自己的两个女儿,也有愧于前贤。女人天生命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要过生儿育女这道生死关。表妹如能嫁给阿雄,这辈子定能过上好日子,我还烦恼什么呢?再来说自己,如今背井离乡,前途未卜,这辈子极有可能也要像父亲那样,漂泊流离乃至战死疆场,让妹子抛开荣华富贵、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终究不是害了她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