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聚宝盆
        据说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故事,当时的清**无能,各国列强侵略,治理下的**乱无比,地方官府自成势力,军阀开始割据,听调不听宣,官员腐败成性,有两句诗形容的特别贴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华夏遍地饥民,冻死、饿死的一片,易子而食也时有发生,真可谓是内外忧患,民不聊生。故事便发生在这个年代。

        这是一座北方的大山,不算特别高大,山坡上乔木、松林遍布,当地人称之为“红梁山”,也不知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名字,却是跟红一点边都不沾,夏天苍绿,冬天苍茫。不过好在这山里山货丰富,野兽居多,倒也算是一座奇山,山下生活的村民多以此为生,每年自山里采摘野生的蘑菇、木耳及各类野果也够村民吃一段时间,再下点套子打点野味,也相当不错,比之其他地方的动荡不安,这片山野小村算是生活不错了,盛世不显,乱世相安,也算是靠山吃山了。

        这山上有一座古庙,可能是香火不旺,早些年便荒废了,现在也不知供的是哪路神仙,甚是破败。不过几年前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和尚,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在村民的救助下便在这个庙里落了根,十几年过去,庙里也就有了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他们偶尔向村民化点斋,大部分靠着着山里的山货生存,到也不错。

        这一年,老和尚觉得年纪大了,便用几年的积蓄向山下的老农买了一头毛驴,用以载人拖物。打买了这头毛驴后小和尚分外殷勤,时不时的下山化缘,心都有些野了。

        一天,老和尚看到小和尚整日琢磨着找借口骑驴去山下,觉得很是不妥,最近这段时间小和尚连经文都不好好诵读,早晚课更是心不在焉,这兵荒马乱的年景,这深山还是最安全,能不外出还是尽量不要外出。老和尚为了打消小和尚下山的念头,于是心生一计,诱惑着小和尚说,你看这毛驴都瘦了,要是不好好喂养怕是活不过这冬天,我们得想办法给驴准备点过冬草料,以便来年毛驴能继续使用。

        小和尚听了顿时着急起来,这毛驴可是他的心爱之物,自从有了这小毛驴后他的负担可是减轻不少。随即问到老和尚该怎么办,老和尚告诉他减少毛驴的劳动量,多喂草料,夏天好说,这冬天可是难办,需要在夏天就开始收集青草,背回来晒干后以备冬季,老和尚又告诉他,说自己年龄大了,也背不动,只能由小和尚来完成。小和尚听了老和尚的话,觉得这有什么难,不就是割青草吗,行,没问题。于是小和尚每天拿着镰刀在山坡上割青草。

        一个夏天快过去了,青草割了不少,可毛驴也吃了不少,小和尚一看急了,这那了得,没有草料毛驴在这冬天不就饿死了,便更加卖力的寻找。就在一天,小和尚在山坡的一个低洼处发现一片绿油油、旺盛的嫩草,收集回去后毛驴吃的特别香。这可把小和尚高兴坏了,因为那片青草还有很多,以后就不需要满山的寻找了。从这天开始,小和尚由每天的一包青草变成了两包,并且每日都很悠闲,去了先躺在草地晒晒太阳,美美的睡一觉,差不多到时间了割上一包背回去便行,这日子过的是分外悠闲,也不用担心毛驴冬季的草料了。

        老和尚察觉到了小和尚的变化,便在小和尚拿着镰刀外出割青草时,悄悄的跟在身后,看到小和尚到了地方也不见马上行动,而是先晒太阳睡觉,这让老和尚很惊讶。老和尚耐心的观察了几日,发现小和尚每日都在同一个地方割青草,这里的青草今日割完明日便又如昨日一样的旺盛。

        老和尚察觉到了此处的异样,便带着铲子悄悄的将生长青草的土地挖开,果然,在挖开泥土后发现下面有一个精致盆子,老和尚便悄悄的拿回了庙里。此后的几天,小和尚再也没有在割到如原来般的青草,心情很是苦恼,向老和尚抱怨着发牢骚,说青草不好割了,山坡上没有了。老和尚听了,便告诉他冬季草料的储存已经够了,以后在庙里好生诵经吧!小和尚听了很高兴,毛驴终于可以安稳的过冬了。

        小和尚很单纯,从牙牙学语便跟在老和尚身边,所见所闻都是老和尚传授的,老和尚为了有个安稳的晚年,便不将这世道险恶告知小和尚,希望小和尚能照顾他晚年,临终时再告诉他这大千世界的精彩。

        一天夜里,老和尚将发现的盆子放在了床下,夜班时小和尚尿急,便随手拉出盆子尿到了盆里。第二天醒来老和尚发现,床下的盆子散发着尿骚味,满满的一盆尿液。老和尚大惊,也许是好运降临,老和尚孤苦伶仃了半辈子,却突然发现自己寻到一个宝贝。

        他试着将一只鞋子放到盆里,次日醒来,发现盆子里装满了一模一样的鞋子。老和尚高兴坏了,宝贝啊,这盆子绝对是宝贝!于是老和尚开始今日放点米,明日放点面,次日都能得到满满的一盆,老和尚心里笑开了花,高兴极了。于是告诉小和尚,以后我们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了。小和尚不明所以,挠着光头呆呆的傻笑。

        直到有一天,小和尚也发觉了异常,因为老和尚哪都不去,什么都不做,每日都有吃不完的米和面,便留心观察老和尚的举动。一天夜里,小和尚假装睡着了,看到老和尚半夜起身,便悄悄的跟在老和尚身后,发现老和尚只是将一点米放到一个盆里,放完之后便也去休息了。小和尚觉得奇怪,次日早晨发现老和尚早早的起来去寻找盆子,小和尚后面紧随着,突然发现盆里装满了黄蹭蹭的小米,小和尚很惊讶,但他没有去问老和尚,决定再观察几日。就这样,在小和尚刻意的观察下,发现老和尚每日都往盆里放一点东西,次日便能得到满满的一盆。

        小和尚以为老和尚会法术,他也想要学这门本事,于是决定问老和尚,为什么不将法术传授于他。老和尚听了小和尚的问话,觉得也该告诉小和尚了,毕竟二人虽是师徒名分,但这么多年一起生活已经情同父子了。老和尚便将盆子的事告诉了小和尚,小和尚很吃惊,原来还有这样的宝贝,但也没有多想,就这样和老和尚快快乐乐的生活着。

        次年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小和尚心里不由得想起山下的光景,想着去山下看看,便在一日夜间悄悄的往盆里放了一枚铜钱,次日早早的收了铜钱,骑着毛驴下山去了。来到山下,小和尚摸着鼓鼓的钱袋,心想可以买好多吃的了。

        历经半年时间,山下的村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市变大了,货物种类也多了好些,背着刀枪的辫子兵不知道自哪里来,在街上来回的转悠,吃点这,拿点那,也不见付钱,这里的商贩更是不敢说不,反而是掐眉笑脸相迎,小和尚对此看的奇怪,但也没有过问。每天吃好的喝好的,吃饱喝足便找客栈休息,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十来天。直到有一天被客栈同住的辫子兵发现了异常,一个出家的和尚哪来那么多钱吃喝,便找机会套着小和尚的话,小和尚也不傻,怎么会告诉他,简单的善恶他还是能分的清。可辫子兵不甘心,每天和小和尚套近乎,终于找着机会陪小和尚喝了一顿酒,小和尚哪里喝过酒,半杯酒下肚便将花销钱财的来龙去脉如竹筒倒豆般告诉了辫子兵。辫子兵听了,高兴的拍着大腿直叫好,夜里悄悄的告诉了长官,长官听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必须把盆子弄到手,于是策划着如何动手。

        第二天,小和尚酒醒了,想起昨天的话,顿时觉得不对,便急忙骑着毛驴往山上的庙里赶。可他那里知道,在他的身后远远的跟着几个骑着马的辫子兵,一路上得意洋洋。

        回到庙里,小和尚急急忙忙的将发生的事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听了,知道麻烦来了,便嘱咐小和尚带着盆子躲到山里去,因为这山他们熟悉,只要躲起来想找那是很难的,而他则准备迎接辫子兵的到来。

        果真,小和尚走了一会儿,辫子兵便到了庙门口,可能是出于对神佛的敬畏,辫子兵没有直接闯门,在门外大声喊着,老和尚出门接待,辫子兵的长官告诉其来意,让他交出宝盆,老和尚摇头说没有,可辫子兵哪里相信他的话,一番问话后便动了粗,将老和尚打的皮开肉绽,奄奄一息。老和尚也算硬骨头,只剩一口气都没有说小和尚和盆子的去向。辫子兵长官一看,这还了得,随即将老和尚杀了,带着人在山里寻找。终于,在辫子兵不断的寻找下,小和尚还是被发现了,小和尚急了,想起老和尚叮嘱的话,那就是说什么都不能将盆子交给辫子兵。于是便将盆子埋在山坡上的一颗蒿草下,带着辫子兵满山转悠。辫子兵在小和尚的带领下在山里转了几天,觉得不对,便开始抽打小和尚,小和尚哪里忍受的了,便一五一十的将盆子的下落告诉了辫子兵。辫子兵长官听了后可高兴坏了,押着小和尚冲冲忙忙的去寻找盆子。

        辫子兵押着小和尚到了他指引的位置,一看,这哪里是一颗蒿草,分明是满山蒿草,便又对小和尚一顿毒打,小和尚哪里能说出什么,盆子就埋在了这山坡上的蒿草下,他也再说不出什么,就这样被辫子兵活活打死了。

        辫子兵一看小和尚死了,思索了一阵,觉得小和尚没有撒谎,便安排人开始满山的挖蒿草,可这山坡的蒿草是越挖越多,越长越高,这群辫子兵被困在了蒿草堆里,寻不到食物活活的饿死了。

        从那之后,这座山便到处长满了蒿草,一望无际。后来,人们都说这山上的一颗蒿草下有一个盆子,是仙家遗落的宝盆,名为“聚宝盆”,只不过有缘人可得,善人亦可得之,唯独那行恶之人,进的此山便无命可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