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1 / 2)
“读得不太流利啊,说明课前预习不扎实,啊?胡志刚,你最近成绩退步了不少你知道不?整天的,还在那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的呢?再这么下去,你还想考大学不?坐下吧!好好反思反思,实在不中把你家长叫来替你反思!”张大人扶了扶眼镜,一把把我从“北海亭”面馆的布帘下面拉回了循化一中高二(4)班。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一脸老实相的胡志刚垂头丧气地坐在了座位上。
“下面我们开始做课堂练习,看看你们对第十五课掌握得咋样。课代表把练习题发一下。”这是张大人独创的教学方法,一边讲课一边做练习题,目的是巩固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习题纸从前到后传了下来,小敏回过头,把一叠密密麻麻爬满文字的纸交到我手里,我看着她可爱的侧脸,和她的眼神微微一触,动作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快点儿,快点儿!”后面的毛小军着急了,轻声而急促地催我,张大人的课上,练习题做不完可是要挨罚的。
我赶紧随便拿了一张纸,把其它的递给了毛小军,然后开始浏览题目。
第一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国籍是___。——典型的死记硬背类题目。
……
第四题: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刻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母子三人很饿,所以吃起来很香。
B.母子三人又冷又饿,所以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C.母子三人对同吃一碗面感到窘迫,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尊。
D.“头碰头”吃面,不仅显示了母子亲情,同时暗示出三人勇于面对困境,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
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对出题大老爷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他们对《一碗阳春面》里的字句理解可以称得上是入木三分,甚至比原作者还要深刻。《一碗阳春面》就是一幅白描画,栗良平写出“头碰头地吃了起来”这一句时,就是自然而顺畅的一笔勾勒,至于他想表达的,也许是A、B、C、D都有,也许远远超过题目选项所列出的内容,也许根本就没那么复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好的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音乐、绘画,都是灵感的汇聚,情绪的爆发,哪能事先都计划、安排、测量好呢?我敢说,老栗如果每写一字一句前都需要考虑那么多含义的话,要么没写完人就疯了,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垃圾。好吧,这种高明的理解方式也只有出题大老爷在设计题目时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想得出来,还真是不服不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一大群专门靠研究《红楼梦》立身扬名发财的所谓“红学家”,有人说贾宝玉是“废太子”,有人非要把贾宝玉和史湘云“拉郎配”,有人说林黛玉被人下毒,有人说林黛玉还错了眼泪,更有人精确地计算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是十岁,甚至还计算出了林黛玉月经初潮是哪一天!如果这些所谓的“红学家”一起去给曹雪芹扫墓,估计老曹的棺材板都摁不住了!出题大老爷和“红学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超乎寻常的理解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造就了这两类天才。那句著名的话怎么说的来着?——天下才有一石,出题大老爷独得八斗,“红学家”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我这么想着,又浏览了一下后面的题目,都是诸如此类,那感觉就像是有位“艺术家”当着你的面把清明上河图的真迹毫不留情地撕了个粉碎,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把碎片随意地拼凑起来,“创造”出一幅比原作更加“高明”的新图。然而题在眼前,不得不做,我只好按照出题大老爷的心意,在第四题后面的括号里写了一个大大的“D”。我忽然觉得这件事情实在荒谬可笑得可以,不自觉地发出“嗤”的一声冷笑。这声冷笑像一支鸣镝“呜”的一下划过静谧的草原,在死一般寂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刚才谁出的声?”张大人扶了扶眼镜,愤怒地压低了声音。
“张老师,是……我。”我小声回答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心里连叫糟糕。
“又是你,张东山!你啥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