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九)送灶 (3 / 5)
时间到了二十七晚上,金秀三人在石厂干活结账拿到六十来块钱,家里卖竹编也凑了四十多块钱,儒辉的民政救济款拿到二十块钱。那个时候肉也就块把钱一斤,蔬菜一斤也就两三毛,魏大成一盘算,今年这个年居然不比往年差。于是就吩咐金秀:
“这十来天大家也累了,明天金秀上街去,买二十斤肉,整点干货回来。顺便给你叔公和表叔公一人买斤好点的叶子烟,给你叔婆和赵大婆一人买斤糖,年前送过去。我们一家前些日子多亏他们帮忙,这些恩我们要记住,以后家里好了,一定想起加倍报答他们。慧卿那里天天帮着推架架车,按理工钱该有她一份,我估黯给她钱她也不会要,我已经让你妈给她做了一双灯草绒(那个时候,乡下灯草绒布料就算是很好的料子了)鞋子,明天儒辉给她送去。好了,今天晚上大家都洗个澡,去去身上的病气和晦气,换上干净衣服。明天开始我们一家人安安心心地耍几天,准备好好过节!”
灵秀一听不干活了,高兴得又叫又跳。
第二天一早起来,灵秀就缠着银秀给她做鸡毛毽子。一哈儿,慧卿也跑过来了。于是,儒辉就将新鞋子拿出来让慧卿试,告诉她是舅妈特意做来送她的。梁淑兰做针线活手艺不错,鞋子做得平整,穿起显得脚小巧修长,银秀还特地在前面绣了一朵鲜艳欲滴的荷花,在外侧绣了一只乖巧可人的小蝴蝶。整双鞋子黑中透亮,慧卿那丫头穿在脚上脸一下就笑得稀烂。于是赶快跑去谢梁淑兰,还抱着银秀在她脸上亲了一哈,整得银秀怪不好意思的。
鸡毛毽子做好以后,三个女娃就在坝子里踢毽子耍。儒辉则拿着一本赵孟頫的《胆巴碑》帖子反复翻看。他自小就在母亲的督促下练字,虽然没坚持天天练,但只要有时间都会写上几笔。去医院看舅舅那次回家在他老汉的藏书中翻到一些古碑帖后,儒辉最近就迷上了赵孟頫的书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用废报纸将《胆巴碑》临摹上半把个小时。他有很好的书法功底,临摹字帖算是他的强项,没几天字就有了赵体的雏形。前些天干活再累,只要晚上临一会帖,他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心静如水,睡觉也特别的踏实。
写到这里,反正落雨天打娃儿——闲着也是闲着。给大家介绍哈赵孟頫和他的《胆巴碑》,你就知道儒辉为啥喜欢了。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一二八六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一三二二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谥号“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其书法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孟頫同志是一个在书法史上行十(不得了)得吆不到台的(没完没了)的人物。
《胆巴碑》,又名《龙兴寺碑》,赵孟頫撰并书于延祜三年(1316年),纸本,纵三十三点六厘米,横一百六十六厘米。楷书,一百二十五行,共九百二十三字,现藏故宫博物院。《胆巴碑》是赵孟頫晚年楷书的代表作。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画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
《胆巴碑》“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的特点,暗合儒辉做事守规矩而又不囿于规矩的性格。
儒辉和本作都喜欢赵孟頫书法,赵家老辈是俺心中的神。也有人说赵以宋室后人去事元朝,人品有问题。哥哥学的是书法,才懒得管球他人品。
慧卿踢了一哈儿,脸上已经出汗,说歇一下然后就跑到儒辉身边坐下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