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2 (1 / 6)
我是一个职业作家,这里的“职业”单纯地因为作家对我来说是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实际上我享受的是一个人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里带来的安全感。我在早上9点钟起床,吃一份中式的简易早餐,在肚子将饱未饱的时候通常会再喝上一口豆浆。收拾厨房会让我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情去想着接下来的这一天要写下什么样的文字。房间内唯一的桌子就是我写作的地方,这是房东留下来的电脑桌,我在上面铺了一块浅蓝色的桌布让它尽量看起来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桌子的周围堆满了书,这些书被我堆成三部分分别放在书桌的三个边缘处。我对面的是一些近现代的,它们涉及各种题材——情感,推理,悬疑,犯罪,社会现实等,在我写作没有头绪的时候我会偶尔找一本书翻看一下,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组织文字的特点,看书的过程中我试图总结着属于我的写作风格。左侧堆放的是我学生时代的课本,这是我最少光顾的一个区域,它们总让我想起那些无聊而天真的校园生活,对于成功者来讲那些曾经的往事会变成他们口中现在有所成就的原因,而对于举步维艰的我来说这些只会让我想到那个成绩一般、毫无闪光点的羞涩少年。右手边的区域就稍显凌乱了,这里放着不同时期的杂志和报纸还有一些盖了邮戳的信封和几张白色的收据单,尽管有些封皮已经泛黄甚至是缺失,可我还是想把它们留在那里。我偶尔能在纸张的夹缝里意外地找到一两块钱褶皱的纸币,我没有把它们放进存钱罐的习惯,对我来说,能在休息之余无意中地发现这些惊喜会让我得到‘阿Q”似的满足。我把这个区域称为‘现状区’,因为它们身上的杂乱也有我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我一个人的生活,简单且枯燥。要是问我从这样的生活中能得到什么乐趣的话,我想那只能是我坐在唯一一面没有书的地方,可以在所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中尽情地组织文字和编造世界了。除了只能听到自己的说话声外,我对这种生活并没有感到什么不满。当然如果空余时间能少一些生活的压力带来的窘迫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是李之出现之前的事了。
我和李之的相识还要追溯到一年前,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就独自来到京畿北部的地级市江越府投奔在这里做警察的表叔,虽说是投奔但是我并没有跟他住在一起,而是在靠近燕山山脚下的北部郊区的居民楼处租了这间房子。表叔不到50岁,但因为工作的缘故他的脸显得异常苍老,他皮肤黝黑,每次看到他时上面似乎都沾染了些浑浊的汗水,眼角和额头上的皱纹深得可以固定住一张名片,这让我总想伸手去触碰它,感受一下做警察留下来的痕迹。在我看来他是热爱他的工作的,但是工作的激情却没有分担哪怕半点到他的家庭中,在一次吵架中他一气之下说出‘受不了你就走’之后他的妻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而我对此也没有感到特别惋惜,因为这位婶婶有着被邻居公认的‘泼妇’形象。表叔多次邀请我住在他家,可那时候我已经独居的日子,我不想再花费额外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考虑到了跟他年龄的差距,我没有跟他住在一起。不过在他闲暇时我还是经常会看望这个孤独倔强的老人。
江越府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自西汉始它就作为中原通往塞北和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听这边的老人说江越府是与八达岭一样作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长城的隘口,最初由几间官办驿站组成,是使者暂时落脚之地,随着北方汉族和游牧民族不断地迁徙和融合,等到了明清时期,作为京、冀、蒙的交界江越府已经发展成为了华北与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那些商人上午从塞外带来的马匹和皮料不过中午就能换来白晃晃的银两,四面八方来的客人聚集此地使得旅馆行业变得发达起来,影响力甚至沿袭到今日,至今天江越府的街道上仍有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印记,在那条最为繁华的“逆旅路”上两侧伫立着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式建筑,绝大多数是继承了祖辈们的衣钵,在门口大多还有拴马桩,正门牌匾上的名字以古代驿站别称居多,像“逆旅”,“邮亭”,“驿舍”这样的雅称,虽然“宾馆”、“酒店”更为直观和普及,但是在全国各地都充斥着这样的字眼情况下若在这个世代以旅馆业为经济来源的地方再出现未免显得过于俗气。逆旅路的酒店在保留整体建筑的基础上加以修葺安装了排水设施和取暖纳凉设备。现在游客们的心理都是追求感官体验,店家们也清楚地知道这点,因此让客人视觉体验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要杜绝落后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生理上的不便。
我住的地方并不靠近逆旅路,这边鲜有游客涉足,安静的环境方便了我的创作。刚开始我的短篇作品还会在《逆旅人》一处位置不错的版面上刊登出来,稿费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人生活的我来说也可以勉强地过着一日三餐按时交租的生活。但是短短两个月之后我就陷入了困境,这种困境是从编辑逐渐用敷衍的语气给我回信开始的。回信的内容一篇比一篇简短,大致意思就是“创新不够,情节老套”之类的话语。生存的本能让我不吝惜自己的尊严,我试图在我以前嗤之以鼻的三流杂志和报纸上投稿,可换来的只有更加失望,因为到后面我的信箱中除了保险和购物的广告,连一封私人的信件都没有了。这时我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我把我现存的重新读了一遍试图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我对里面的情节和对白的设计有着强烈的赞同,可当落笔之后我却一直没办法让我的想法变成笔下曼妙的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时我明白了问题所在——我的素材过于匮乏了。刚从象牙塔走出的我还涉世未深,这导致我的故事只能光凭想象完全吸收不到现实中的经验,准确地说应该是没有经验可供我吸收。球场上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男生和教室里已经初备成熟特征的温柔女生的那种生活,在我现在看来对这种困境没有一点帮助。‘现状区’的杂物越积越多,偶尔会在里面翻出几张购物小票这让我有些烦躁。某一天我正在纠结主人公的人物塑造时,表叔打电话来说在他们最近在调查一起命案今天还会去案发现场采样,问我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其实主写社会派风格的我对凶杀案并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在人多的地方处理人际关系着实不是我的强项,考虑再三还是以‘回来可以顺便买菜’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去看一看。正是因为这个机会我认识了当时在侦探事务所工作的李之,也正是他的出现让我的生活不必拘泥于自己的那张书桌前。
那天我按照表叔给的地址来到了案发现场,这是位于城东部静谧的一所居民区的三楼,把他交代给我的话转述给门口的警卫后我被允许穿过隔离带进入了房间,只有三十平的出租屋内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一眼就看到了身材健硕的表叔,他正和一个瘦高男子低声交谈,见我进来便中断了对话,冲我走了过来。
“怎么说的?”表叔用低沉充满磁性的语气说道。
我对他鞠了一躬。
“我说是记者,没人怀疑。”
“行了行了,这里人多不必来这套。”他的语气依旧大大咧咧,双手用力地扶着我的肩膀将我上半身抬起,“我们的规定还是很严格的。”
他对内部宣称我是与他交好的报社记者,这次来主要是了解一些案情进展来以便警方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媒体上,这样我的出现才显得顺理成章。
“这是什么情况?”
“来了个侦探,”他努努头指向房间角落的一个人。那个人侧对着我们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抽着烟,,从轮廓上来看是个中等个子偏瘦的男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李之。
“上面急于破案不知道哪里找来个这么个人。”
“凶手还没找到?”我问着表叔眼睛却盯着李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