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徐老七问(一) (2 / 2)
“榕丹城因为交了免徭役之金,这些年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人,城中住户一度达到七万户左右,其他的不计,隐户更多,隐患也多。有些人没有入籍,难以管理,董老头也说过,户司人少,问题也大,这问题,你该如何解决?”
江君思索了一会,对徐老说道:“这也是我需要尽快解决的事情。我的想法是第一,所有人进行重新审查,出生,死亡,户籍变迁及其他的,都要重新整编。因为这设计到我后面需要做是事情,这个肯定要先处理。”
“其二,我们榕丹城承认隐户,有未入籍的,或者想入籍的,可向城主府进行申报,审核,包括新出生婴儿,不敢入籍的,我们也承认。这也和后续的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都息息相关。”
“其三,不是榕丹城本地的,或者不是保灵府之人,需在本地有住房,或者在榕丹城入军,参与军中建设,或者在榕丹城中有地契、田契、商契,也可向城主府进行申请入籍。这些我会在后续政策中,重新编排。”
“嗯!嗯!”徐老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第二个问题,也是关于户司的。按你所说,承认隐户,那后续若是有新生儿出生,这丁税如何计算?”
额!这是个大问题啊。
当然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江君可是文科生出生,历史一门还是很有想法的,毕竟他可是从题山考海中游上岸的,这关于丁税的最佳处理方式,书上也写过,他自己也有过拓展。
于是江君说道:“总体方向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具体来说就是以今年年底之前的人普查为主,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并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对以后新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在研究编审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时,除照地派丁外,仍实行按人派丁,即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若是后续其中再出其他的问题,我们在另行处理。”
徐老听后,不禁赞叹:“你这娃娃,年纪不大,想法很多,可你知道,你这样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吗?不光户部过不了,保灵府那边也绝对会对你进行处置,你这没有考虑过吗?你这直接就等于改了齐国的税制、户制,你可懂?”
江君吐了吐舌头,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也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而已,只是徐爷爷,我们榕丹城太穷,太偏了,连我爹这么一个城主死去了,上面连一个过问的人都没有,我稍微做一下改变,应该没有人注意吧?况且,我作为城主没有分封的权力,可是我有管理以及适度调节政策的权力啊,只要不是从根本改变,应该没有人会来找我的麻烦吧?”
徐老思索了一下,感觉江君说的虽然有些片面,但是都在理,只要没超过那个齐国可以容忍的范畴就可以了,当即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城中官吏极少,包括四县及下属乡、亭,这个缺口已经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补充的,而且这只是管理的人,属下办事的人需要更多,但是我们也不能随便招人,这件事,你该怎么解决?”
额!又是个大问题!无论哪个时代,人才第一位。至于怎么选,先贤已经给与了我们答案了。
于是江君答道:“行举贤制和求贤制,广纳贤才,宁缺毋滥。”
“哦?怎么举贤?又如何求贤?”
“举贤,举孝廉。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孝廉之事可做正途、清流,其人品自是无须质疑。求贤,求的各行业急需之人才,放宽求贤范围,无论出身,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无论地域,有才者人皆敬之、尊之。下属之事亦需要大量的人才,依旧放宽范围,保灵府之人,或者府外之人,皆可入职。”
“若真是英才,其他城、府早就挖走了,哪里会轮的到你,你又如何保证来的人才干?”
江君笑了,他接着说道:“天下书生学子,有才干的,没才干的,无非是士农工商四类所在。然而,仕者、学者,所升途径有限,齐国所有仕途无非齐国皇室,以及四门七大家所属,还有其他大家瓜分完毕。”
“然而,沧海遗珠,亦有夜明之属,我不计出身,寒门子弟,荒野樵夫,山中老朽,皆可入我榕丹城之官职。第二点,后续我会在各地分发求贤榜,城中所需职务皆会标明,凡来城中准备入仕者,先行考核,以书面论,五成齐国史,二成榕丹城史,另三成取考核部门相关之事。全科成绩达六成,皆为合格。这样既可以招贤纳士,而且所取之人的先决条件就是识字,写字,也无须再行教学之事,等于说说省了一个大步骤。徐老,您看如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