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赵根回到了河山村,河山村已不是往日的河山村了。临水市明显的加快了城市扩张的步伐,临水市东临大河,北邻大河,南临火车道,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向西推进,大邱镇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临城的村庄陆续减少了土地,建设了很多大型的批发市场,从生活用品到家具家电,建材五金等等,城西已一片繁荣景象,相应的带动了附近村庄家庭式小工厂的诞生,河山村就是其中的村之一。河山村的土地也在减少,减少的土地上陆续的建起了木材加工厂,衣服,手套,浴巾,搓澡巾等等的加工作坊。村民们早已把精力投进了多赚**的实际工作中去了,相应的村貌也陆续发生着变化,路变得更宽广了,有的人家已经盖起了二层楼了。
赵大山已被生活打磨的没了进取心,天天除了生豆芽就是到市场打打工,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活用度。赵根刚回家几天,家人团聚的热情也减退了,赵大山和王一朵又恢复了往日来自豆芽好坏的唠叨和生活的诸多抱怨。赵小曼也回家了,赵小曼本和赵根一起参加的高考,但没考上,不过家里赵根考上的欣喜冲淡了她落榜的灰色心情,赵大山和王一朵也没说她什么!赵根深知她姐的痛楚,也同意她复读一年的选择,而且建议她也去下面的县城去复读,免得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同意了,一去半年也很少回家。现在她也放寒假了,比赵根晚了几日才回家。赵小英也在家里,她都已经上初中了,由于和赵根,赵小曼年龄差距大,她基本是在他们的忽视里成长起来的,现在的她也已经呼朋引伴,和村里几个同龄的人玩的火热,但学习上总是不努力。赵根在家里的几日,家庭生活的潮水又再次真切的袭来,他试着想干点什么帮爸妈减轻下负担,在王一朵的建议下,他和赵小曼随着王一朵赶集卖起了蔬菜。
当真切的走进生活,赵根才知道生活的艰辛远远超出想象。冬日的凌晨三四点起床,豆芽要在缸里一遍一遍的淘,去壳后放进筐里,然后放在三轮车上就上路了,夜色还未褪去,刺骨的风吹的你躲不掉,但你还得往前走。到了集市,放下筐,赵根跟着王一朵去了趟蔬菜批发市场,这里已熙熙攘攘,每种菜都是整车的在分卸,过磅。王一朵买了一大袋藕,一大袋鲜辣椒,一大袋蒜黄和蒜苔,一大袋胡萝卜和萝卜,几大捆葱和几大捆芹菜,还有一大袋蒜和姜,装不下了才回来,此时的天刚有了朦胧的亮色。集市上也陆续的来人了,根据王一朵的叙述,这时候·来的人多数是饭店和食堂采买人,要的多。确实有的人要了几大袋豆芽,捎了捆葱和小袋姜走了,天渐渐的亮了,人却仍是三三两两的,邻近中午,陆续的人多了起来,赵根和赵小曼才开始忙着给分装,收钱。临近傍晚,豆芽没有了,王一朵露出了笑容,给赵根和赵小曼下了命令,收拾收拾回家了。赵根和赵小曼的手仅一天就冻的红扑扑的,用热水也没熨过来。
随着春节的临近,赵根和赵小曼也越来越忙了,买菜的越来越多,心里也越来越高兴,毕竟收入增加了,到了年二十九那天,早早的卖完了所有的蔬菜,自己留了点鲜辣椒,赵根收起来了,又让王一朵给卖了,赵根嘟囔着:“明天晚上炒鸡放什么?”王一朵笑着说:“这么大了,就知道吃,以前不放不也一样,没有钱,怎么给你们交学费?好了,收拾下,我给你们买买衣服,回家过年,明天不干了。”赵根心想,明天你来也没人了。
年三十,赵根和赵延平如约来到了赵海洋家,赵三川早早的摆好了笔墨,可是写对联的只有他和赵延平,赵三川感慨的说道:“唉!还是在老家过年好,热热闹闹的,练字都不买纸,以后练字都需要自己出钱买纸了。”赵根心想,还是新家好,三室两厅,敞敞亮亮,干干净净,无一丝尘埃,如果让他住这里,他一百个愿意在这里过年。赵海洋这半年不见,搞了个有作为的大事情,震惊了赵根和赵延平,把一个小姑娘给睡了,而且有了两个月的身孕了,正愁怎么给家里说呢!赵延平说:“关键是你怎么想,如果认定就她了,那你要负责到底。”赵海洋挠着后脑勺说:“我去,喝了点酒,聊的火热,送她回宿舍,顺势拥抱了她,谁知她往你怀里钻,禁不住倒下了。”赵根插话道:“真不要脸,好像你吃亏了似的。”“我的青春少年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八成是没希望撩妹子了。”赵延平说道:“既然这样,你就认了吧!”“我认有屁用,关键是老爸老妈得让人进家门啊!才刚过了十八岁呢!结婚,法律也不认可啊!”赵海洋无奈的说道。赵根和赵延平也没好的办法,由着他处理吧!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赵三川总会给他兜底的。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