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莫言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臣莫言 (1 / 2)
        仁川港口,政府行政处

        莫言看着远处飘来的数条战船,他来到汉京历经近两个月了。

        近两个月来,他渐渐摸清了高丽国的局势,汉京、开京和平壤三府是战最先打下的地盘,也是对贵族势力打击最大的地盘。

        由于杜国英带领从三府的各城市中(主要集中在靠海或者港口的手工业发达城市)募集超过六万的兵马,各地繁荣的商业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杜国英忙于在北方的平安和咸镜两府练兵开阔,腹心之地的三府便交给了他。莫言来到高丽后对之前杜国英的高压政策做了一定的修改。

        第一:放开民间的文化管制,杜国英毕竟是武将出身,不善于管理地方,莫言却很清楚,文字这种东西只凭借武力压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所以他宣布了新政策,对于各亲民地方官,仍然允许使用高丽语,但往来信件必须用肯特文字。

        但在另一方面却抓得极紧,各重要部门,比如港口的各商铺摊位人员,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炮台的士兵,仁川行政大楼的文员都必须用肯特文件的方式交往。

        说白了,就是在高丽的本身官制之外的中央政治结构上全面取缔了过去的文字,这一招是和战学的,在没办法动其核心文化的时候便用软刀子割肉的手段慢慢弱化其文化影响力,用经济手段控制形势。

        这一招在各藩属的国土上都使用过,不过高丽被盘踞辽东的契丹人隔绝致使肯特国强大的资本家们进入,那也没办法,暂时就这么敷衍着吧。

        第二:开汉平壤三京周边各县农户每户出一丁,每月参加军事训练,不白训练,每月给一枚银元,由于肯特政治的重新清晰,战向各大骨都候家族和阿环各借五百万银元,所以高丽王政府还是很有钱的。

        本来各地的农户在当地大族的影响下还是拒不配合的,但看到几个胆大的拿着银元归来前往训练的便越来越多。

        要知道高丽境内没有什么银矿,银价极高,一枚银元几乎是一户五口之家半年的花销,再加上分到农田的农户们夏收之后发现政府果然遵守了免田税的承诺。高丽王政府的兵事处便从莫言刚来时的每个月四千人增长到了万人。

        这一招是莫言自创的,本为无奈之举,莫言巡视高丽之后发现高丽的土地太贫瘠了,开汉平壤三处的亩产普遍没有超过一石。

        这让莫言心惊胆战,虽然政府财力充沛,但如果粮食始终不足的话,就没办法推进国家的经济。

        这一点莫言也没有什么具体办法,毕竟肯特国的人口增多导致经济大繁荣,国力强盛的条件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在于各方面的不断良性循环,致使畜牧业大兴。而如今的高丽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只能是以经济手段刺激民众们尽可能的把粮食卖给政府,然后勉强供养北方的六万边军,这已经是极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