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真伪难辨 (2 / 2)
一阵剧烈的头疼袭来。张凡背后出了一声冷汗。脸色又苍白了一分。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玉玺是御玺的俗称,专指帝王所用。
但是这方玉玺,却是让胡三爷双目圆睁,嘴巴张得足以吞下一枚鸡蛋下去,满脸的惊骇之色。
整块玉玺通体雪白,虽然历史悠久,却是没有任何沁色流入其中,底座印章处呈四方形,长宽均为二三十公分左右,上面是螭兽钮,雕琢着虎形龙相五蟠螭,惟妙惟肖,犹如活物一般。
而让胡三爷吃惊的却是他透过玉玺所看到的八个鸟篆书字,上面分明篆刻着:“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这几个大字。
“莫……莫非……是传国玉玺?”
饶是李博格见惯了各类珍稀古玩,但是此刻,仍然感觉到嘴唇发干,不是他眼窝子浅薄,实在是这玩意,意义过于重大了。大清朝有皇家血脉贝子爷,什么宝物没见过。唯独这件历史演义传奇色彩的的传国玉玺,清史稿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爷都无不发出念想猜测的感叹。
关于这传国玉玺,清朝几位大帝都派人查阅了很多资料,想要找到。但是终没有成功。终身引以为遗憾。尤其乾隆皇帝感叹‘唯传国玉玺,方能彰显天朝上国之威严。’有的人说毁于战乱,有的推测葬在铁木真的大墓中。
蒙古帝王铁木真陵墓,除了埋葬极深之外,就连施工的匠人们都会被灭口,这还不算完,那些灭口匠人们的士兵,在返回地面之后,也会引颈自刎。
如此一来,不但绝了盗墓贼的念想,就连其子孙后代都摸不清这位千古一帝墓葬的位置了。
要追溯传国玉玺从诞生到失踪这千年来所经历的磨难。其中的历史疑云一直为考古家们津津乐道。就是其文明历史价值也绝非金钱能衡量。
但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一个历史典故“完璧归赵”。
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最重要信物,在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之为国之重器。
得到传国玉玺的皇帝们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天下共可伐之,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三国演义,各路诸侯争夺正统,必须拥有传国玉玺。
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得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