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意识的产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 意识的产生 (2 / 3)
        意识本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如何产生的?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答。科学家存在着多种观点和争论。顾凡及在他的《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一书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科学家格林菲尔德女士的观点:每种意识体验是由全脑的神经元通过同步活动形成协调一致的集群而涌现出的性质;

        科学家科赫先生的观点:意识是由一些特定的脑区的特定神经元集群以特定的方式活动所涌现出来的。

        本人认为两人观点并不矛盾,意识需要特定的脑区的特定神经元集群的支持,也需要全脑的神经元通过同步活动形成协调一致的集群作用激活屏状核那样的临界开关,以实现大脑功能的最高级别,即大脑的自我意识状态。以托诺尼为代表的科学家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引用Φ值来说明脑的这种临界状态。顾凡及教授介绍说:符号Φ表示“整合信息”,用来度量一个系统拥有内部协同性的程度。对意识来说就是用这一指标来度量意识程度的高低。小脑没有意识(它不参与思维,自然不在意识范畴--笔者注),因为小脑各个模块之间缺少像大脑皮层各个脑区之间的复杂的双向连接,用Φ值表示就是较低值的。因为丘脑-皮层系统内部有大量的双向的相互连接,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是意识的神经相关机制的所在地(这又是一个新的见解),因此具有的Φ值要高。不过,当深睡和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个部分的活动高度同步,缺乏特异性和信息性,在类似情况下,丘脑-皮层系统也会脱离意识状态,对应的Φ值就会是一个低值。

        意识的哲学思考

        钟表可以准确报时。但钟表本身并不明白那一时刻是什么含义。对于大脑来说它本身遇到的情形有些类似。大脑产生意识,知道“我”---乃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但构成大脑本身的物质,并不知道它本身到底是不是“我”,尽管大脑本身的构造已相当的复杂。从一个神经细胞到细胞集群(脑),复杂构造进化的历时不少于30亿年。假设每一万年会产生一个技术节点的变化,直到进化出人类这样的大脑,大概需要30万个技术节点的构建,才有可能推演出自我意识与高级思维形态。根据遗传基因理论,这些技术节点早已固化在遗传物质dna中,只是人们还没有搞清楚而已。其次,人们模仿生物化学的过程来重演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是相当困难的。这将是相当复杂的分子级别的技术,也许是根本无法用生物化学的方式去模仿的。

        人们预言人工智能有一天会超过人类。它会思维,有感情等等,但它本质上不过就是一个简单而繁复的集成电路,构成它本身的技术节点也就百余个而已。它的杰出的表现主要源于程序的控制。而程序是人脑移植给它的。这样构建的精微电路,其本身并不真正理解它自己到底是什么。但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这一电路系统像人类一样会学习,甚至会完善控制它的后台程序。当他懂得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表现出人的情感特征和智慧特征。对观察者来说,对任何事情它都能做出与人相同的反应,在感觉上它似乎已经有了意识。事实上,电路本身仍然是无意识的。从这个角度理解,科学家克里克指出意识是大量神经元的集成活动的结果,就具有哲学依据了。

        红毛猩猩的意识

        我们的科学家总是以观察者的身份看待动物的。当代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则力图改变这一点,希望实现与动物心灵的直接的交流。以便搞清楚人与动物是否可以有思想上的沟通,高智商的动物意识状态是怎样的,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生物学家琳恩与红毛猩猩夏特克的交流,其中发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1977年,夏特克出生在亚特兰大一间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由于红毛猩猩的dna与人类相似度高达97%,在夏特克只有几个月大时,就被送去了田纳西大学,供这里的人类学家研究一个新课题,“人类行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学习而成的。”虽然只是为了研究课题,人类学家琳恩把夏特克当小宝宝来抚养教育,小夏特克也把琳恩当做了自己的妈妈。

        在琳恩的指导下,聪明的夏特克,仅仅用两个礼拜,就学会了使用美式手语,可以用手语表达包括食物、玩具等十多种东西。

        合适的时候,琳恩把它带到了大学里上课,让它像人一样参加社交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可以简单交流的小家伙,学校也就干脆承认了夏特克的大学生身份。

        每到期末,夏特克就要接受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试,包括用手语表述不同物件,辨认颜色和使用工具。夏特克从来没不及格过。它很享受人类的陪伴,和人类在一起它是适应的也是快乐的。

        后来,琳恩开始培养它的“金钱”观念。比如想玩玩具了,就用类似钱币的小铁环跟琳恩换。夏特克很快就理解了这一规则。琳恩说,她没想到红毛猩猩有这么高的智商,同时也佐证了研究结果:“人类行为的形成,后天学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然而和人类相处的温馨氛围被一次意外打破了,夏特克的命运彻底改变。有一位女学生哭诉说夏特克试图袭击她,尽管琳恩竭力为它辩护,9岁的夏特克还是被强行送回了出生地。在动物研究中心,夏特克被当成带有攻击性的动物关进铁笼里,它不止一次用手语向前来看望它的琳恩对话:“我想出去玩”“我想吃冰激凌”。但夏特克再也没有机会重返人类社会。

        1997年,亚特兰大动物园表示愿意收养夏特克。临行前,琳恩问夏特克:你觉得自己是猩猩还是人类。夏特克用手语表述说:“我既是猩猩,又是人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