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力在进化中产生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思想力在进化中产生 (2 / 2)
        关于本能行为事件,动物的大脑已经能够应对相当复杂的自然环境。它们大脑的三种机制交互作用,使动物的行为已经达到了具有智慧的程度。但动物只会对眼前的事物感兴趣。它们的大脑只是从偶然“失误中积累学习”经验去对自然作出反应(还属于条件反射范畴)。当然这不是智慧的全部。而是思维产生的初期的状况。最近科学家对倭黑猩猩的行为展开研究,发现倭黑猩猩虽然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但大脑还缺少一些人类才有的能力。人很容易相互交流。哪怕是与几岁的小孩子。如,你指着远方的灯塔说:“快看——”我如果在现场,会产生回应,也会把注意力转向灯塔。但倭黑猩猩则不行。倭黑猩猩似乎缺乏对外来信息的反馈机制(它本能关注的信息除外)。即使你对某件事感兴趣,它也不会因为你有兴趣也会因此产生兴趣(这超出了它对外界信息可应变的范围)。科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倭黑猩猩大脑还缺乏相应行为的管理区域。这会导致倭黑猩猩对有用的信息失去积累与传承。从而阻碍了倭黑猩猩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黑猩猩身上。

        早在1920年,心理学家科勒就做过检测黑猩猩智慧的实验。实验是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特纳利夫岛进行的。受试者是被称为最聪明的黑猩猩苏丹。科勒把香蕉挂在很高的天花板上,给黑猩猩分别提供了箱子和竹竿,看看苏丹是否知道借助工具取下香蕉。竹竿是两根,只有插接起来才能够到香蕉。苏丹意识到竹竿是可以利用的工具,最初“只见它一会儿用小竹竿,一会儿用大竹竿来回试着拨香蕉,但怎么也拨不着”。之后开始手持两支竹竿挥舞、摆弄。偶然中,它发现把竹竿插在一起,竹竿变长,就可以摘下香蕉。“黑猩猩为自己的这一‘创造发明’而高兴,并不断地重复这一接棒拨香蕉的动作”。之后,它记住了这一知识,可以反复运用这一技巧吃到香蕉。但是这一情形似乎不是实验者的全过程描述。笔者最近看到《现代心理学史》一书提供的一段原始资料,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这涉及到之后关于箱子的实验。实验者为苏丹提供了两只箱子,目的是看看黑猩猩是否可以意识到箱子和香蕉之间关联,并成功地利用这一关联。通常说法是苏丹在多次尝试后,也许无意之间吧,它把一个箱子摞在了另一个箱子的上面——于是,它同样成功了。实际上这个过程的实现要艰难许多。

        第一次实验,“苏丹抓起一只箱子,莫名其妙地在第一只箱子上来回挥动,并不把第二只箱子放到第一只箱子上。第二次的时候,它把第二只垂直放到第一只箱子上,似乎没怎么犹豫,但这个建筑仍然太低,因为目的物不巧挂的太高了”。。。实验者于是将目的物改“挂在距一边两米远的笼顶较低的地方,苏丹的建筑还是放在原处”。在科勒看来,叠加起来的箱子与目的物之间的关联是相当明显的,苏丹只要拆掉建筑移动到新的目的物下重复先前的动作,目的就达到了。但苏丹这时对箱子视而不见,已完全失去了用箱子得到目的物的兴趣。“事情变成了这个样子:苏丹把看守人拉到目的物下,”爬上他的肩膀去接近目的物。“看守就弯下腰来。动物跳下来,抱怨着,然后拉着看守人,用力试图让他挺立身体。它在尝试着改善人这个工具。”它固执地这样做,完全放弃了用箱子来做工具。科勒认为苏丹已发现了箱子与目的物的关联,只是因为目的物挂得太高导致了苏丹的挫败感。科勒于是把箱子叠加起来,放在了目的物下面,让苏丹拉下来食物。目的是让苏丹意识到这个方法是可以成功的,以坚定它的信心。之后第二次实验,“经过对苏丹的鼓励性帮助后,箱子再次被放到了一边。一个新的目的物被放在了屋顶的同一个地方。苏丹立刻把箱子叠加起来,但是却放在了目的物原来的那个地方,也就是原先叠加箱子的地方。。。。在它上百次的尝试中,这是它最笨拙的一次。实验已持续了1个多小时。当苏丹漫无目的地把箱子推来推去时,我们只好再次为它建筑好箱子,它跳上去,得到了香蕉。”

        第二天继续进行箱子实验时,科勒发现“苏丹把一只箱子搬到目的物下,但是却不知道再把第二只搬来。”科勒描述道:“最终,我们为它建筑好,他就跳上去,达到了目的。”他多少有点遗憾地继续写道:“我们把建筑拆掉,再进行同样的实验,可是并没有诱发它进行建筑工作。”在此过程中苏丹始终尝试爬上看守人的肩膀去得到目的物。最后,实验者只好再次为它摆好箱子,让它能够获得香蕉。之后的情景令人鼓舞:“在第三个目的物下,苏丹放了一只箱子,把另一只拉了过来,放在一边,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却停了下来,它持续地看着目的物,同时摆弄着第二只箱子,突然,它坚定地抓起箱子,十分干脆地把它放在了第一个箱子上面。”科勒认为“这一快速地解决方法与它长时间的困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把这认知上的这种瞬间融通称为“顿悟”。

        两天以后,苏丹重复这一过程已无障碍,只是技术不太熟练,但是这时它已坚信这个方法可行性,“以一种固执的神态”摆放第二只箱子,因为箱子位置不是很好,每次爬上去,建筑就要倒塌。“经过长时间的、盲目的尝试之后,最终上面的箱子牢牢站住了脚。”结果是:“苏丹总是立即使用第二只箱子,而且也明白应该把它摆在什么地方。”

        科勒1913年就开启了黑猩猩智慧的实验,大概用了7年的时间才离开特纳利夫岛。人们对这类实验中的黑猩猩的情况知之甚少,但凭借上面依稀的记述,我们仍然可以做出一些有用的推断:

        1,黑猩猩的认知水平仍然在思维进化的低端层面上,基因给予它的,不足以支持它象人类那样较为容易地与环境条件建立意识上的联系。第一次实验虽然苏丹表现出叠加箱子的行为,但笔者从后继的表现来看不认为它一开始就意识到箱子与食物的关系。苏丹的成功是在人类多次示范的情形下取得的。如果只给它提供箱子而无人演示给它看,苏丹成功的可能性就将大大降低。甚至至死也不会悟出建筑箱子可以摘取食物的道理。科勒数岁的儿子曾试图从栏杆间隙中取出香蕉,结果卡在那里取不出来。苏丹见此情景走过去,将香蕉转动90度让他顺利地取走香蕉。科勒正好目睹这一情景,因此告诉儿子“苏丹比你聪明。”但苏丹没有因此成为人类的一员,它仍然是一只黑猩猩。人脑可以发现和理解极为复杂的事物关系,苏丹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面对某种关系的情境,苏丹的大脑皮层缺少相关的构建,也就不能做出相关的反映。这就把它阻止在人类思维的层面之外,停留在动物本能的低端思维层面上。

        2,在人类为它做示范时,信息构成的含义已在苏丹的大脑皮层留下了痕迹(这种情形达到了触发苏丹大脑皮层活动的那个潜在的临界点,这个智能点比其他动物要高,但比人类要低)。换言之,它的大脑在触景生情中对箱子事件有了反映,神经网络中的突触会有电化学那样一种级别的变化(外在的词称它为“顿悟”)。如果没有人类的示范,大脑提供的它与目的物之间如何建立关联的指令内容,就是大脑中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顿悟也就无从谈起。从过程来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追溯苏丹掌握箱子建筑的过程,至少有4个认知节点促成了它的成功。(1)箱子是可以搬起、移动的(2)箱子是可以叠加,增加高度的;(3)箱子的起始位置必须放置在目的物下方才有效的,(4)身体在攀爬箱子时,要确保叠加的箱子是稳定的。苏丹在多次的体验中,一步步把这4个认知节点搞清楚了,才有了最后的顿悟。这个过程与人类的学习模式几乎没有差别。我们看到拳师打拳,一招一式形如流水,令人眼花缭乱,但你要学会它,也是从分解的动作一点点学起的。只是苏丹在大脑中完成这一过程比人类要慢的多,要求分解的节点单位要更小一些。

        3,如果苏丹无人暗示和引导,自己在箱子、目的物、所在的空间之间明确了事物间的关系独立地完成获得香蕉的过程,这种行为叫创新,苏丹是在人类示范的条件下取得成功的,因此只能算是一种模仿。也许这就是黑猩猩与人类最本质的区别。

        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重复了科勒的某些研究。其中就有箱子实验。让别的黑猩猩学会象苏丹那样叠加箱子获得高处的食物,大约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科勒将苏丹的成功归结为“顿悟”,巴甫洛夫则认为类人猿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结果与桑代克在相关研究中提出的尝试和错误学习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你用一根绳子拴住一只香蕉,苏丹会马上拉动它获得食物,这一情形更像是顿悟。如果诸多绳子通向香蕉,只有一根绳子可以得到它,苏丹会一根一根地拉动绳子,用到了排除法,就是在试错中最终获得食物,这就是桑代克所说的尝试和错误学习了。二者并不对立。

        至此单纯看黑猩猩的智慧行为模式,几乎与人的智慧模式非常近似。而我了解到的2015年一个实验,黑猩猩超出人类的能力就让我惊讶了。科学家于很短的时间内在显示屏上闪现数字,然后在数字消失后,要求黑猩猩点击刚才显示屏上随机显示的数字位置。开始黑猩猩是不成功的。但经过一番训练后,黑猩猩准确度可达百分之百。因此黑猩猩每次都可以吃到香蕉。在这里,黑猩猩所能做到的,大部分人似乎不一定能做到。但遗憾的是,黑猩猩只能是黑猩猩,人类所能做的事,它还是做不了。因为灵长类动物只局限于具有顿悟和模仿之类这些思维低端的产出能力。虽然在上述视觉瞬间传导方面或其他某一方面能力会超过人类(动物的很多能力都超过人类),但缺少思维抽象能力使之与人类别于天壤。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帮助它完成一些思考,使它通过人类技术向深层进化。幸运的是,数百万年中,人类并未在进化的道路上止步。大脑衍生出了更多与思维和情感有关的能力。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喜悦与悲伤、羞耻与矜持、赞誉与欣赏。。。直至产生语言和文字。思想力从此成为进化的最高成就。

        从一个神经细胞到完整的人脑,这一过程经历多少幂次的演化,伴随了多少分子级别的化学合成与分解,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讲述这段博大精深、精彩无穷的故事。就像历史上被遗忘了的许多事件,也许永远也复原不了其中真相了。但有一点不需复原只需牢记:思想力的产生,涉及到的绝不是普通的化学故事,也许它连接着的将是化学深处最隐秘的一道门,那后面隐藏的将是一个最为不可思议的世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