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的自我意识与认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人类的自我意识与认知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问题等待科学家回答。科学实验也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普遍和重要。有的实验比较复杂,如卫星上天、天眼落地,有的实验就比较简单,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专业难度,如本书后面提到的活鱼低温实验(来自普通人的)。科学界中被誉为最伟大的20个实验中,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榜上有名,这也确实是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个著名实验。这个实验属于手动性质的,人人能做,只要你能登上比萨斜塔,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扔下来,实验就算完成。它难吗?但直到科学发展到今天,也没人敢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原因在哪里?话题还需从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说起。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思想象海洋一样浩瀚,以至于后来的思想者几乎完全淹没在他的思想波涛中。其著述据说多达上千部(篇),涵盖了当时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但他思想的滥用也使之出现了诸多误判。如他认为白光是纯净的光,下落的物体其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等。由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他做出的任何判断几乎无人质疑。这种学术思想被统治而不能突破的情况,连绵不绝达1800余年之久。按“亚翁”的说法,如果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在高处落下时,一定是大球先落地。伽利略在经过深入思考后,否认了他的说法,认为两球应该同时落地。这就是比萨斜塔投球实验的由来。因为它推翻了统治人类千年之久的错误的权威说法,因此没人敢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这一实验象一声惊雷,在科学界产生了巨大震动。并实实在在改变了科学的进程。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认为这一实验是现代科学兴起的一个标志性实验。

  比萨斜塔投球实验给人的哲学启示在哪里?

  它说明人的知与行具有不可分割的对应关系,是构成创新事件的两个方面,是对称性的物质形态的一种转换方式。如果人们的认知得不到“行”(即实践)的验证,之前的认知可能是不可靠的。甚至对人类的文明进程都会产生上述消极的影响。另外,比萨斜塔投球实验一举成功,这种情形实践中是不多见的。更多的情形是对认知的多次的反复的践行验证才有可能得到可以确认的结果。即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通过多次转换寻求正确的对称关系。但是人们需要看到,行为检验作为必要条件,在先的认知更为重要,是对应关系中决定性因素。其实,这就说到了大脑原本属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知行对应关系视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类才有的。是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与某种方式认知世界的一个进化标志。

  美国科学家雷.库茨韦尔谈到人的智能时,说:

  人类通过进化获得了我们对世界进行思维抽象并且能对这些模式进行理性的推演的能力。人类有了依据自身思想重新描绘世界的能力,才能将这些思想赋予实践。

  他认为其他动物大脑还停留在初级模式识别阶段,与人类的大脑模式识别已无法可比。这里提到的人脑模式识别就相当于【知行对应关系】中的“知”。人脑的“知”是发起实验(行)的策源地,是“思想力量”的活的源泉。这种“思想力量”一旦被正确释放,世界就会为之改变。人没有马跑的快,但人创造的汽车、动车足可以与之媲美;人没有飞鸟的本事,但人创造的各种飞行器远远把飞鸟甩在了后头;人不能象鱼那样畅游在海洋,但人创造的各类船舰现在可以在海上畅通无阻;人没有孔雀那样美丽的羽毛服装,但人类为自己打造的艺术服饰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互联网、人工智能、电话、电视、手机直至小到一个钉子一个曲别针,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这些工业技术产品,也在世界上为全人类所分享。。。对动物来说,这简直是一种奢侈。毫无疑问,这一切与认知的策源地-----人脑有绝对因果关系。人类的大脑对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如此重要,使我们不得不说人类文明全部起始于人的大脑,文明是由思想力创造的。

  正是这样一类原因,促使我们有兴趣去探讨人类大脑的起源以及有关大脑的属性之诸多问题的来龙去脉。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