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言
活着为了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难题。我是在精神状态不太好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文章序言。我觉得我可以把它完成也是作为自己的第一部处女作呈现出来,我也写过很多很多故事,但总感觉我才二十岁阅历不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决定写下来,也希望有人给予我鼓励,同时也希望跟我提出批评来。我都很乐意去接受去改正。《黄皮树》讲的是一位乡村嬷嬷的故事,整篇都是以平白的话语,聊天,以及我的所见所闻而写下。提到黄皮,南方的朋友肯定不会不熟悉,这种酸酸甜甜的水果在南方可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北方的朋友或许可以去品尝一下。嬷嬷年老但却依然独自生活,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都在命运的捉弄下相继离世。但嬷嬷没有为亲人的离去而悲伤成河,相反她似乎有一种魄力在,一种与命运与生活作斗争的精神在,说她是当代的“福贵”(余华老师巨作《活着》笔下的主人公)也不为过。但也有不同,她八十岁了。长寿的人似乎不会感觉到死亡的接近,她曾告诉我,她想活到一百岁也不枉此生了,她是痛苦的,因为在她眼里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子女。一个个亲人都在她面前死去。但换一个角度想,她还活着她的生命仿佛就是这些人的生命。她告诉我,她并没有读过书但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她也很喜欢讲故事。黄皮树就是她的故事。为什么会把一种果树命名呢?在我眼里,黄皮树象征着嬷嬷,黄皮树的树干是银白色的像极了嬷嬷的皮肤,黄皮树的枝叶是繁茂的,像极了嬷嬷满头的银发。黄皮树的果实是酸甜的,像极了这人的一生。黄皮树是高大的,是一个人在生离死别后所依然决然地生活下去的影子。我把黄皮树比喻嬷嬷。她的一生与黄皮树分不开了。是什么让一个人把生命的果实从青绿变得玄黄?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希望。嬷嬷没有告诉我她的名字,她只是让我叫她白嬷嬷,她是西北人,远嫁他乡。她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承受者。是什么让一个人看淡了一生?把“生”和“活”分开是两种不同的态度。既要体会生的意义,也要活出自己的一生。
不知道怎么写,那就先写下来吧。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写下去,我也不会说自己一直在写,甚至不眠不休地写,我觉得也没必要。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人反复地思考,反复地端量,好好琢磨,咬文嚼字般去写,去品味去体会。我不喜欢那些形形色色的感情渲染,也不喜欢那些虚构的一切,二十岁的我决定接触现代文这种文体,也认识到不足,但我愿意把时间留在我自己喜欢的东西上,而写作就是我喜欢的东西之一。文章不乏虚构与现实,我见过许许多多现实的东西。也把它们融入到我的文章中去,我也喜欢虚构的东西,它仿佛就是一种文字游戏,通过想法通过虚构一个人一个角色一件事,达到我所需要的目的。《黄皮树》有现实有虚构,但更多的是直入人心,剥开人性的弱点,也寻找人性的美。刨析人性,认识时代,通过故事讲述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人性问题。也通过一个人的一生来完美诠释这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活着的感受。《黄皮树》是悲伤的文章,是时代的悲歌,是人性的坟墓。更像是我,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内心的世界,现实与虚构中间隔着的一个作者的灵魂。
时间二零一九年,我旅行来到了一个叫合水村的地方,认识了这里的一位老嬷嬷,她叫白生莲。故事就是以嬷嬷为主角,以第一视角呈现给读者朋友们。白生莲:女,八十一岁,生于湖南高官沙市。一九四二年中日长沙会战为逃避战乱跟随父亲白敬南下广东。一九四九年起初在合水村中农李孔秀家中做童养媳,十九岁由于幼子病死嫁给李孔秀做二房。生下两个儿子李平安和李平乐,一个女儿李秀珍。故事从抗日战争到现代共差不多一个世纪为背景,讲述了白生莲的一生的所遇所闻。如今的白生莲依然在世,但不幸的事他的丈夫孩子女婿都相继离世,留下李秀珍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但在不久后外孙也因为意外去世了。故事在作者梁栩独自旅行开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