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颍川之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颍川之行 (1 / 4)
        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

        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

        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世家大族或名士或多开设私学授书育人,如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钟繇等知名人士,亦是从颍川的颍川书院中走出的。

        颍川城作为除帝都最繁华的存在,也不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城池所能够相比的,就算还有半柱香关闭城门,可是进出城门的百姓还是非常的多。

        刘斌带着众人赶到城门外,便翻身下马,腰间的佩刀也取下放在马背上挂着,并没有骑马而入。

        牵着马,带着众人来到进城的百姓后面,安安分分的排起了队,等待进城。

        当时,来到了颍川地界,刘斌就想到传说中的颍川书院看一看,所以就带着众人朝颍川城而来。

        进到城内,看着与洛阳差不多的街道。耳边聆听着酒肆中酒客们那带些市井**的调戏声,还有那些下等歌姬趺坐在席上的俗不可耐的唱腔,眼望着酒肆敞开的大门外那悠闲而来又悠闲而去的行人,路边一排排叫卖着的商贩。

        心头没来由地一喜,又是一叹:颍川,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是私学广建的传播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的城市。

        然而,这座名城又无数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军对垒的战场。繁华的市区,几度化为丘墟,又几度繁盛。

        刘斌带着众人走在街道上,看到前面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副学士装扮。就上前去询问颍川书院怎么走。

        “你们问颍川书院是有什么事吗?”谁知这少年不指路反而询问。

        刘斌拱手道,“在下久闻颍川书院之名,特来拜访学习。麻烦兄台指点一下道路。”

        这少年听完后,哈哈一笑。“原来你是慕名而来的,我就是颍川书院学子。在下郭嘉郭奉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